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郑德光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郑德光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土小学校      郑德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正比例”时教师领学生到操场,问:现有一根米尺,要测量出旗杆的高度,怎样根据旗杆的影子长也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影子和旗杆有怎样的关系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形象生动的实践活动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最后的练习可创设“售货员”与“顾客”的表演:一位学生扮售货员出示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其余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学习用品就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二、指导预习,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奠定方法基础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


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又如: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收玉米》和《回收废品》这两课的出示信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收玉米》给出了两个信息,《回收废品》给出了三个信息。《收玉米》给出了两个信息是直接告诉的数量,而《回收废品》给出了三个信息中只有一个数量直接告诉,其余两个数量在与第一个数量在比多少。这样对比对学生分析、概括数量特点是非常有利的。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三、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能力基础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认知规律、构建认知结构和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学习实践能力,这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全面,更深刻,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四、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10的组成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10个扣子,要求学生先数一数有几个扣子,再把扣子分成两部分,让学生摆一摆,看究竟有几种摆法。并对这些情况加以梳理以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从而发现10的组成的情况。
        总之,在课堂上,善于利用教材,充分把握学生学情,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秀娟.《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开明出版社,2004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