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形”到“可量”,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尺子”——北师大版《1分有多长》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黄慧章
[导读] 时间的度量,就是用时间单位去计量时间的长短。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看、可触、可感。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丰富的度量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无形”到“可量”,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尺子”,有效建立时间概念,形成时间观念。

甘孜州甘孜县教育和体育局   黄慧章     626000 

【摘要】时间的度量,就是用时间单位去计量时间的长短。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看、可触、可感。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丰富的度量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无形”到“可量”,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尺子”,有效建立时间概念,形成时间观念。
【关键词】度量;本质;意识;活动
        度量是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具有特殊含义的量,如:长度、面积、时间、货币等。时间的度量,就是用时间单位去计量时间的长短。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看、可触、可感。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丰富的度量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无形”到“可量”,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尺子”。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分有多长》一课为例,把握度量本质,巧设度量活动,让学生在冲突中激发欲望,在体验中感受标准,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一、叩问本质,厘清时间度量
        度量是数学的基本语言和工具,其核心要义就是从数学的角度去刻画人们常说的多少与远近。郑大明老师在《“数格子法”引起的话题:度量本质及其他》中描述:度量的本质指人们用数量知觉和空间知觉这种本能去感受数量的多少与空间的距离,形成度量知觉,然后自觉地运用数学思维去创造度量的标准和度量的方法。刘加霞教授在《把握度量的本质,积累度量活动经验》中描述: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单位的个数(度量值)。因此,时间的度量,就是用时间单位去计量时间的长短。对“1分”长短的度量,那就是用时间单位“1秒”去度量,其本质就是含有60个1秒。
        二、把握本质,巧设度量活动
        度量性概念的教学一定要把握度量本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产生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经历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度量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度量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活动经验。基于度量的本质,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一)游戏中体会时间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王智明教授谈到:“度量性概念它并不源于生活中的原型,而是基于任务产生的,学生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通过“比”利用人类的心智活动,产生了度量性概念。”上课伊始,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头人的游戏,时间为一分钟。游戏结束后,教师采访同学:“刚才的一分钟,你觉得是长还是短?”孩子们纷纷回答:“有点长!”。接着,教师播放一分钟的《博乐先生》搞笑视频,学生观看后教师继续采访学生:“你觉得这一分钟过得怎样?是长还是短?”学生普遍回答“太短了!”。
        这时,教师抛出问题“同样是1分钟,怎么一会儿觉得长,一会儿又觉得短呢?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让新课的引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以上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度量知觉,引发认知冲突,体会度量“1分”现实意义和度量单位“1秒”产生的必要性。
        (二)直观中建立时间单位的表象
        钟表是典型的测量时间长短的“尺子”,教学中充分运用钟面帮助学生形成时间单位的表象。此环节设计“欣赏一分钟的音乐,观察钟面上的指针的运动,你发现了什么”活动,采取四学方式,建立时间单位的表象。首学环节,学生边听音乐边观察钟面上的指针;互学和群学环节,围绕“钟面上有( )针、( )针和( )针;走的最快的是( )针,它走1小格的时间是( );走5小格的时间是( );走得不快不慢的是( )针,它走1小格的时间是( );我还发现( )。”这四个问题进行小组交流与汇报;共学环节,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秒针和分针的转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时间的表象。



        首先,直观演示秒针,告诉学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形成1秒的表象,建立时间单位(1秒);接着演示秒针从12走到1,知道秒针走5小格(1大格)的时间就是5秒,体会5秒是由5个1秒累加起来的,形成5秒的表象,又建立5秒“新的度量单位”;随后用1秒(小格)或5秒(大格)去度量10秒、30秒、45秒、60秒,形成时间表象,直观体会时间单位累加的过程。
        (三)估量中形成时间单位的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学生对度量时间的准确感知与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在认识基本的时间单位基础之上,经过单位累加的过程,再配合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来逐步建立。因此,这里设计了以下度量活动:
        1.多元表示1秒,形成1秒的表象,建立1秒的概念
        虽然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和事物能够感受到它在变化。这里,再次借助钟表这一直观情境,让学生跟着秒针的脚步,伴随着滴答声,在数秒活动中再次整体感知1分的长短,建立1秒的节奏。随后,教师追问:“1秒有多长呢?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吗?”于是,学生用“数一个数”“眨一下眼”“拍一次手”或“跺一下脚”等方式表示出1秒,这样让无形的时间可视化,有效建立了1秒的概念。
        2.开展估量活动,体会单位的累加,建立1分的概念
        度量的本质是“比”,教学的关键是“数”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培养学生的量感。接着教师让学生用可视化的“尺子”——1秒去“数”出5秒(拍5次掌、眨5次眼、数5个数,跺5下脚等)估量10秒、45秒,数出60秒,建立1分的概念。整个活动从“无形”到“可量”,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的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积累活动经验,形成时间单位观念。
        (四)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经验离不开活动,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体验了、感知了才能形成经验。在学生建立“1分”的概念后,设计学生熟悉的体验活动“1分钟的口算练习”和“1分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先估计1分能做多少道口算题,能读多少个字,再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算一算,读一读,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再次体验1分的长短,夯实学生对1分这个基本量的实践感受,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紧扣本质,回看度量意识
        所谓度量意识,就是自觉地去感受和拥有使用计量标准和计量工具的意识。从课堂上看,学生能用钟面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去度量;能用拍一次手、数一个数等方式表示1秒,经历度量单位产生的过程;更能自觉运用自创的度量标准数出5秒,估量10秒、45秒和60秒。再估量10秒、45秒时,在比较数“60下”和60秒的结果时,在“估计1分钟做题道数”和实际做的道数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出学生对10秒、45秒,以及1分的长短的感受是比较准确的。可见,时间单位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是清晰的、深刻的,学生的度量意识、量感和数感是得到了发展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我们不仅仅定位于认识时间单位“1秒”“1分”的大小,因为那样学生建立的时间概念是不全面的,也不系统的。而是在认识“1秒”的基础上,认识几秒、十几秒、几十秒、3分、20分、40分等,让学生多次参与度量活动,获得更多的体验,使“时间单位”呈现的更加清晰,让时间变得可感、可测、可量。
        总之,这节课让学生在冲突中激发欲望,在体验中感受标准,在活动中积累经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一分钟有多长,经历从“无形”到“可量”,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尺子”,真正体会时间单位的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郑大明.践行“养育核心素养”的三性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6(6)
[3]郑大明.“数格子法”引起的话题:度量本质及其他[J].小学教学参考.2020(2)
[4]刘加霞.把握度量的本质,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5)
[5]王智明.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