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白玉萍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白玉萍
[导读] 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三学生开展化学课程学习的先决条件,在高三化学学科教学之中,为了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化学教师需要在高三课程新课教学与复习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根据素质教育理念基本要求,使得学生对化学内容采行个性化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        白玉萍        邮编745700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是高三学生开展化学课程学习的先决条件,在高三化学学科教学之中,为了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化学教师需要在高三课程新课教学与复习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根据素质教育理念基本要求,使得学生对化学内容采行个性化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分析研究在高三化学学科复习和新课教学之中,如何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之下形成科学化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与进步环境之中,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性和多元性人才,因此在高三化学课程教学之中,化学教师应首先确保学生化学基础的奠定,进而在完善基础之上开展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将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放在化学课程教学的首要位置,特别是化学学科具有实践性和专业性特点,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之中合理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此推动学生在实践探究之中完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掌握化学基本结构,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一、高三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三化学课程教学之中,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受到高考压力的驱使,在学习过程中陷入了学习困境之中无法自拔,所以高三化学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活动中,如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化学学习和探究过程的价值,使得学生在日常化学课程学习之中处于一种恶性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无法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化学的多样化功能。大部分高三化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只是重复进行习题练习,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完全扼杀的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可行性,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实验操作受限
        高三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化学知识基础,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印证,实现对化学知识知识本质上的理解,这离不开化学实验的操作。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之中,高三化学教师很少会将课堂的宝贵时间投入到实验教学之中,导致许多化学实验无法真正在课堂中得以实现,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1改变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传统观念
        在我国传统应试教学理念之中,高考制度一直制约着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使得学生处于高压力之下而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思想。


在传统学习思想之下,学生的目的便是考上好大学,这种观念已经深根植入到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脑海之中。因此高三化学课堂教学之中,更多的会选择以成绩为主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和整理,必然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随着现代化数字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实施,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关注,通过取代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方式,使得高三化学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之下积极引导学生改正传统学习思想,懂得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自身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之下进行化学知识的探究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增强化学课程学习效率。
        2鼓励、支持学生质疑
        化学课程具有实践性、自然性和创新性特点,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为了切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便需要首先尊重化学这一特征,懂得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师的专业化教学体系。从而借助不同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探究和质疑,在质疑之下教师应给予相当的鼓励和表扬,使得学生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展现出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之下得以完善对质疑内容的认知,增强学生学习有效性。
        3在实践性较强的实验讲授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化学和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人教版教材特别设置了很多和能源、环境、以及生产实际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不单单是为应付考试才有的,首先是教会学生化学以外的一些东西,比如珍爱生命,珍惜健康,关注民生,这也是创新教育模式下的基本素质.其次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进行学习,给学生更多机会,学生是这堂课的主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参与到了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原电池”的复习,学生动手做微型原电池,首先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内容,探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制备原电池应该具备的条件和应该注意的地方,让学生从本质上想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最后让大家利用家里的东西设计出原电池.经过几轮的讨论摸索,学生们成功制得了橘子电池和西红柿电池,并将它们连接上了LED节能小灯,发出了微弱的光芒.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心中迸发出创作的激情.在教学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验有很多,我们可以将教材实验转化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形成系统的自学模式,发展自己的个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宽松的创新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在高三化学课程教学阶段,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懂得如何站在高三学生角度进行高考压力的释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中进行积极性、主动性探究和分析,强化对化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爱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6(03):64.
[2]钟秀琴.论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7(07):133+144.
[3]王燕杰.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