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视角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初探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黄义丽
[导读] 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重要举措,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需要大胆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理念、育人方法也需要改变,在深入分析新时代第二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不足之处后,阐释提升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使第二课堂形成育人合力,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广西省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黄义丽

【摘要】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重要举措,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需要大胆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理念、育人方法也需要改变,在深入分析新时代第二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不足之处后,阐释提升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使第二课堂形成育人合力,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 内生动力 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1]。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初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从第二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索提升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经过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从而为高校二课制度的管理以及思政教育育人效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第二课堂实施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1.落实立德树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指出, “要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探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2]随着时代的发展,第一课堂的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要求。而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以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参与的自主性,赢得学生的喜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是必然之路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当前大学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不均衡的情况,学生的教育偏向于考试而忽略学生的成长需要,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与社会的发展脱节。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可以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空间、灵活的时间、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锻炼大学生与人交往、沟通、表达的综合能力。逐渐成为高校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从而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二、第二课堂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
        1.轻内容,重形式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举办大部分由学校以及各院系团委负责,专业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致使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相对独立和单一,从而与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内涵缺乏,容易走过场;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没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缺乏连续系统的课堂的安排,单方面从教育主体的要求出发,只顾当方面给予,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求,从而导致很多活动表面轰轰烈烈,趣味十足,学生参与积极,但是活动结束后,效果不佳,学生印象深刻的是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活动的主题和意义。
        2.难监控,低认同
        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难以监控,学生的表现效果不易测量等问题,导致二课活动活动中育人效果不高。另一方面,第一课堂的评价有别于第一课堂的学分评价机制,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各个学校没有统一化,导致在学校二课活动认定机制中,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各个社会单位认同不同。



        三、第二课堂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举措
        1.紧靠教育目标,实现育人合力最大化
        (1)紧跟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教育的时效性
        第二课堂教育目标与党的教育方针相结合,可以保持第二课堂的建设方向不跑偏,避免形式与内容不相符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一则可通过开展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抓典型,凸重点,利用理论宣讲、人物传记画像等途径引领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则可通过学校层面、院系层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学生干部能力培养,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辐射作用。
        (2)融合学生专业教育,深化教育的专业性
        第二课堂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让活动的主题契合学生专业发展,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较好的连续性,打破课堂间的壁垒,另一方面通过整合课堂资源,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前提下,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各种各样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点滴,优化活动,提升育人效果。
        2.依托实践平台,打造特色二课课堂
        (1)挖掘学院特色资源,集中资源构建第二课堂
        针对第二课堂深刻性不强的问题,高校需结合实际,在实现学校办学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构建并形成有特色的学院课堂文化,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要将各类专业的特点与社会的行业相融合,突出实用性,不断提高实践专业能力。如师范生教育专业的,着重开展师范生技能类活动;计算机专业的,侧重开展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策划活动、管理组织和人际交往过程中提升个人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2)聚焦社会实践,发挥第二课堂参与主动性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践行知行合一,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要深入教学实践”[5] 。因此,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深入挖掘社会实践主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渗透其中,引导学生以寒暑假社会实践为主,自主实践为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之后撰写心得体会,组织班会进行活动分享,学习优秀人物的志愿服务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历练自我,成长成才。
        3.严管网络“发声筒”,抓好意识形态工作
        (1)整合新媒体资源,拓展思想引领平台
        新媒体时代,QQ、微信、微博、抖音、知乎等软件已经成为学生时代的必备交流沟通工具,依托这些平台,在各个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在内容上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漫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活动主题和内容,吸引学生兴趣,增加教育的感染力;在引导方式上增加线上互动环节,为大学生解答疑惑,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2)优化网络监管,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一方面,加强官网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和微信群等相关平台的安全管理,严格把关网络平台发布的内容,及时应对,科学处理负面舆情,严密防范意识形态渗透,充分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筑牢学生意识形态主阵地;另一方面,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并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成长诉求,开展谈心谈话,有效对接学生需求,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谢强,刘家喜.习近平网络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 [J].昭通学院学报2017(06):11—P15,19
[2]王鹂,刘晓闯.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量化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青年发展论坛2018(2):71—78
[3]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陕西教育(综合)2016(1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