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开眼看世界”的阅读课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周洁
[导读] 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许多教师摈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言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文化渗透的部分提出了几个策略,希望能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不仅习得语言而且具备一定文化素养。

汕头金山中学南区学校  周洁

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许多教师摈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言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对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文化渗透的部分提出了几个策略,希望能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不仅习得语言而且具备一定文化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渗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其地位毋庸置疑。在经济、文化、交通、贸易、国际会议和商务谈判等领域,都可以看到英语具有高度的应用性和普及性。在这股潮流的驱动下,英语也成了选拔人才的依据之一。在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高考中,英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往往侧重于词汇运用和语法教学,或将更多的时间倾注于阅读技能的培养,对题目的关注多于对篇章的关注。从应试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模式是有效的,也是实用的。然而从学生的个人发展的角度和学科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涵盖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教育部更是规定将“提升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课程目标。这也就意味着高中英语课堂,应当注重文化渗透,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教学的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材的选择。随着课改的深入,不同版本的教材陆续涌现,旧版本的教材也在陆续修订。然而目前仍有相对比较老旧版本的教材在使用中,这部分教材有可能限制了教师对文化教学的积极性。又或者说作为一个载体,教材中呈现的文化现象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
        其次是设备的限制。文化教学假若能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文、图、声、影多层次配合,教学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使得一部分教师没有条件去进行多方位的展示,文化教学可能打了折扣。
        再次是教师的个人素养的影响。在重视教师个人发展的背景下,促成了对教师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培训的发展,在各种培训当中不乏对教师的能力和素养起到重要作用的项目。但是这些培训大多数比较广泛的、普遍的、适用于各个学科,专门针对某个学科进行深入培训的较少。所以教师个人学科素养的培养大部分情况下依赖个人的探索。假若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所了解的东西是片面的、肤浅的,课堂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一个方面是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较薄弱。学生对英语的态度更多是看成一个学科,而不是一种具备文化背景的语言。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到了词汇的运用和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对文化现象的关注。
        即使困难再大,问题再多,都不能忽略了阅读课是文化渗透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把守住这个阵地,充分发挥它的功能,让阅读课成为学生“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二、高中阅读教学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关注词汇的文化内涵
        阅读课中的语篇阅读离不开词汇,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词汇的文化内涵。传统的词汇教学更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关注词汇的句型运用、短语搭配、近义词反义词、构词法等,但是忽略了词汇的文化内涵。例如以必修一Unit5中president一词为例,在课本中该词的注释“总统;会长;校长;行长”,课本中的释义其实较为笼统。其中“校长”这一释义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般来说在美国,president主要是指“大学校长”,“中学校长”用的是principal,“小学校长”用headmaster。但是在英国,“president”多指大学中“学院院长”。这个词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是有可能使用到的,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最终是了能更好地与人沟通,那么这些常用词的文化内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传达给学生。
        其次是注意中西方词汇互译的差异。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说比较大的困难在于,中文和英语的词汇并不是一一对应,即便是同义词,也可能存在运用环境不同的问题。英语中有些词汇脱离其文化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例如学习“Adam’s apple”这一短语时,若直接翻译,译意为“亚当的苹果”。然而其文化背景是一个宗教故事,伊甸园中夏娃偷摘了禁食的智慧树果实,亚当在食用的时候十分恐慌,最终导致一块果子卡在了喉咙中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讲述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故事去猜测,最终得出这一短语应当翻译为“喉结”的结论。这种关注文化背景的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以及记忆词汇,也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有所增进。
        (二)、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单元话题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人教版教材为例。


有些教师诟病人教版教材题材过于陈旧,然而仔细推敲,会发现作为知识的载体,人教版尤其是必修课本,内容包罗万象,蕴含了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所以要让学生能在阅读课上“开眼看世界”,就要就地取材,利用单元话题进行文化渗透。在这个过程中,课堂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实现文化渗透。
        首先是引入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使用图片,视频,语音等形式对单元话题进行多层次的生动的展示。例如必修二Unit5 Music这个单元介绍的是门基乐队,那么教师可以播放他们的音乐作品视频作为引入,让学生体验这种充满时代感的曲调,直观的了解美国二十世纪60-70年代人们的流行风尚、穿衣风格、城市风情等。又例如在必修五Unit2这个单元,该单元话题介绍的是英国这个国家,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引入的阶段把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地点,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展示,在阅读开始之前就让学生对单元话题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认知有着日不落帝国光环、引领近代工业化发展、迈入现代发达国家行列的英国,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停留在课文给出来的寥寥几点上。通过导入部分可以促使学生对单元话题产生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
        其次是对课文内容的挖掘。其含义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应该挖掘课文中反映的文化内涵,二是拓展这些文化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辅以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通过提高课堂参与度可以使文化渗透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参与课堂。
        教材中反映的文化内涵有一些是对西方社会的介绍,包括文化,历史,名人等。例如在选修六Unit1 Arts这一单元,该单元介绍的是西方绘画史中几个历史时期画作的特点和对个别画家进行介绍。这只是文章表面上书写的内容,如果深入地去思考,一个时期画作的特点其实是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现状、文化发展程度和人们的审美观。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然后可以通过小组任务,让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时期,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探索该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背后有什么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怎么体现在文章描写的绘画特点上。在课堂上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上来做presentation,翻转课堂的形式能比教师一言堂更能让学生乐在其中,所讲述的内容也能让学生更为印象深刻,因为这不仅仅是一节学习课文内容的阅读课,更能深层次的了解西方古代社会生活和绘画史。
        教材中反映的文化内涵还有一些涉及跨文化交际,其中以必修三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最为典型。在该单元当中介绍了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种节日。以“Festivals of the Dead”为例,文章中提到了日本节日“Obon”,译为“盂兰盆节”,日本人庆祝通过点蜡烛和清扫坟墓等方式祭奠祖宗,在该节日的晚上还有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活动。实际上该节日即是我国的道教节日“中元节”,中元悼亡在我国有深远的文化渊源,自古就是祭奠祖宗传授孝道的节日,只是到了现代被人们忽视了。同一个节日不同的文化含义,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就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之处。同样是祭奠祖宗,我国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教师亦可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出现的盂兰盆节,亡灵节,万圣节以及我国的清明节,人们过节的方式和意义有哪些异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其实并不是太了解的节日,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例如播放背景就是墨西哥亡灵节的电影《寻梦环游记》等。
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挖掘和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能使英语课成为真正学习知识又开拓眼界的前沿阵地。
        (三)、善用语篇资料,文化渗透无处不在
        除了挖掘课本,文化渗透还可以利用阅读理解等语篇资料。事实上,学生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传说故事,个人经历,科研成果,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等等,涉及方方面面,当中涵盖了众多文化现象。教师可以在讲解题目之余,点出文章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不仅仅只是做题,还能在日常的题目训练中得到文化熏陶。
        (四)、提升自我,做好准备
        要实现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开眼看世界”,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教师个人应当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才能独立地去思考以及引导学生。如若教师本人对文化内涵也是一知半解,那么就可能给学生传达错误的信息,甚至闹笑话。如若教师本人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那么也很难去深挖教材并以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而使阅读课丧失了传播文化的功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意识到,文化现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包括词汇的运用、一词多义、新词汇的诞生、以及社会现象的变迁等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教师本人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提升,才能与时俱进、应付自如。
        高中英语教学的成果与教师和学生都有息息相关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技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缺的环节,脱离了文化背景的英语教学既索然无味又和实际运用脱节。文化渗透有效地提高学生做题时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对成绩的提高有正面的促进作用。文化渗透还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对其他文化形成正确、立体的认知,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趣味性,让整个语言习得过程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探讨,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2):121-122
[2]曾金菊,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考试周刊,2017(6):81-81
[3]姜全健,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探究,校园英语,2017(3):107-107
[4]刁仁婧,高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1):50-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