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 郑苏霞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郑苏霞
[导读]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缺乏法律意识的培养,导致我国有些初中生法律素养普遍低下。初中学生的法律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基本能力,包括尊法、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等。为了改变当前教育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围绕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川天府新区第五中学   郑苏霞

摘要: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缺乏法律意识的培养,导致我国有些初中生法律素养普遍低下。初中学生的法律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基本能力,包括尊法、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等。为了改变当前教育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围绕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作为公民,遵纪守法是我们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但近些年来,校园暴力侵权案件时有发生,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法律意识淡薄,他们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校园学习环境。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承担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即必须把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培养法律意识,使其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联系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些做法。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作用
        (一)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客观分析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可知,多数家长在生活中并未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带领孩子了解法律知识,培养其个人道德品质[1]。而在信息化时代下,很多初中学生都拥有移动设备,能够轻易接触到互联网信息。这就会导致容易冲动、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受不良信息及文化影响的概率大大增加。例如,部分中学生在生活中未得到及时引导,但又被武侠片、警匪片中的打斗情节所感染,在和他人产生冲突时,出于模仿心理、好胜心理,便会利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殊不知打架斗殴也会触犯法律。为此,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便能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二)培养初中生健全的人格特征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和情感易波动的时期,对于自身的一些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如果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的约束,就会导致自身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的规范,久而久之,自我意识膨胀,会促使青少年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是对青少年自我行为习惯的一种矫正,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干,哪些行为对自身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法律意识的影响下,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正确认识自身行为对于社会的影响,增强法律意识,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
        (一)将教材资源整合,加强学生法律素养培养
        法律素养是逐渐形成的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分布较为零散的法律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全新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时要更加关注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只有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才能真正将法律功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二)加强学生基本法律知识的教育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最核心的是通过法律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规则秩序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诚实守信意识、理性诉讼观念。在初中教学内容中,法律知识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涉及《宪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产权法》《婚姻法》《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其中,八年级下册教材为法律内容专册。平时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发掘法律知识结合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注意积累,精选案例,将法律知识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相互渗透。结合学情,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充分利用案例教学,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栏目以案说法。搜集与所学法律条文相联系的案件,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法治案例意识到法律对一个人、一个社会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改变教师乏味生硬的“一言堂”,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
        (三)课内外活动教学中加强学生法律知识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竞赛与小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创作小品,从而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法律
        法律知识较为枯燥,尤其是法律法条的内容设计较为严谨,且具备一定的概括性,对活泼好动的中学生而言,可谓是具有“天书”级别的学习难度。若教师直接将相对晦涩的法律法条搬进课堂,不仅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易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创设相关情境,将法律法规的内容融入相应情节、情境中,让学生以具体的体验和感受来学习法律知识,培养个人的法律意识。在情境创设上,一般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即教师利用网络搜集有关法律的案例,通过事件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探讨其中的正确行为、错误行为等,最终由教师进行法律知识介绍和总结。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中学阶段会存在一定的校园霸凌事件,但很多受害者及霸凌者往往不知道霸凌行为会触犯法律,仅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保护自己,并约束自身的行为,教师播放了有关校园霸凌的演示动画片,并宣传了学生间正确的相处模式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结束语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普法教育,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课内、课外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振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A].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辑)[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3.
[2]冯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10):193.
[3]张小强.试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师,2019(24):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