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许金丽
[导读] 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完小    许金丽   655706

        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一、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
        (一)朗读目的不明确
        在朗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不重视朗读的目的,只是泛泛的要求学生朗读,这样的朗读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的。学生参与度下降,不利于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也就体味不到文本内所蕴含的真情实感,教学的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课标》指出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老师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上,对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大多是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从而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因为没有朗读要求,没有朗读指导,也没有反馈,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读的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久而久之,当朗读越来越“被重视”的同时,朗读也在语文课堂上成为了一个“鸡肋”。[2]
        (二)朗读缺乏情感的启发
        现今阅读课中的朗读更多的是只教给学生生硬的朗读技巧,没有注重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生发。有的教师在学生刚开始能读通顺文本时,便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时学生往往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感情根本无从生发,对于老师的要求也只能是敷衍,或者生硬的将朗读技巧带入,没有真情实感,根本谈不上有感情的朗读。有的教师看似很重视朗读,设置了很多朗读的环节,但只有读的内容的安排,没有读的层次的要求,对情感的启发只是停留在读文本的表面,并没有深入。语文课堂中,指导朗读的常用方法是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读,这是许多课堂中最常见的“读”,虽然这样的“读”从个人普及到集体,但是这种朗读层次的移动却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了课文内容,并没有深入文本意蕴进行感知理解,所以朗读也就只是停留在读准了字音,读通顺了句子,根本就没有达到朗读的实质性效果。
        二、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根据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朗读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朗读目标可以使朗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朗读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这种方式更好的感悟和解读文本,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目的性,多方面考虑,统筹兼顾。不仅要精心设计朗读环节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还要让学生的朗读更加明确有目的。


不管是在朗读内容方面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致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章感情,对某些关键句子进行细细品味,还是在朗读方式方面采用集体朗读,还是个别朗读,以及分角色朗读,都应做到目的明确,心中有数,未雨绸缪。
        (二)创设朗读情境,培养朗读情感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获得情感体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在创设朗读情境时可以通过课文插图的配合以及音乐的渲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发挥合情合理的想象,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师还可以在视听觉两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到古诗文之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知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如在《春晓》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同学学习生字词,熟悉好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先进行范读,再通过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插图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现在就置身于图画中:春天绿意盎然,万物生发,温暖而又湿润的空气让人觉得慵懒惬意,到处都充满了鸟语花香。夜里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只听见风在与窗外的树枝互相呢喃私语,不知道这样吹落了多少花瓣。在教师的解说中,学生想象着一幅幅的画面,最后再伴以清婉的古筝音乐,让学生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诗歌之美。学生通过音乐的感染,很容易就可以将情感带入到古诗中,对学习和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大有助力。
        (四)结合朗读要求,进行针对性朗读评价
        《课标》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偏向生动活泼,所以评价方式可以既有针对性又充满趣味性。比赛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比赛可以提高他们的朗读热情,使他们共同进步,教师在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就显得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朗读评价的主体可以多样。既可以教师读,学生评,也可以学生读教师评,还可以学生间互读互评,但都需要评价能够抓住点,不能一带而过,泛泛而评。不仅如此,由于低年级学生没有朗读的基础,朗读的技巧需要教师逐步的指导,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要具有指导性,只有及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朗读水平。比如在《小小的船》这一课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可以先评价学生的字音是否读正确,如有不正确的教师要指导改正。最后,教师对学生朗读评价可从感情是否到位来进行评价的总结,这首儿童诗主要写出了晴朗夜空的美丽,学生在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评价学生是否能读出对美丽夜空的喜爱之情,并进行朗读指导。
总而言之,小学低段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开端,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把握和理解“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感悟、品味、理解语言的魅力和作品的内涵,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更是体味文章精妙之处和作者深思妙笔的重要途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教育者,首先都要对朗读教学要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在概念明确、目标清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朗读教学的指导方法,不死板,不拘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发挥朗读教学的巨大作用,才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