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陈立钢
[导读] 基于分析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主要通过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确立项目主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完善项目教学内容,以此来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深化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理解与有效记忆,引导学生从个体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协同的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温州市第四中学   陈立钢

【摘要】基于分析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主要通过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确立项目主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完善项目教学内容,以此来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深化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理解与有效记忆,引导学生从个体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协同的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项目式学习       实践策略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入与落实之下,明确提出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因此,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来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如若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出现一些教学问题,而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可以为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以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与内化相关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实现高品质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一、围绕兴趣,合理确立项目主题
        由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与自然规律的学科,大多的知识都与人类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运用项目式学习,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学生合理的确立项目主题,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项目化学习主题任务之中,以此来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学习【1】。同时,想要进一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适当的拓展知识,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多个角度,科学的拟定主题,并制定好项目的分主题,从而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理解与吸收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
        比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在社区中生活》一课为例,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社区的各个功能,感受社区的生活,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体会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立好项目主题,鼓励学生去参与到项目化学习之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科学合理的分组,并且各个小组自主选举一个小组长,由组长为组员进行任务的分配,例如走访调查、整理数据、制作文档等等。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作为补充,帮助学生策划项目式学习方案,从而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项目研究与学习,在潜移默化之中理解与内化其知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吸引注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与社会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十分广泛,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项目化学习,就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情,彻底改变传统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而是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以此来增添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去缓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压力,以便学生更加积极、高效的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加以内化。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跳跃的时期,因此此时的趣味化、多样化教学,更利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从而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学习。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众多的河湖》一课,需要学生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和湖泊所在的位置及特点,了解亚洲河流和湖泊基本概况,认识河流和湖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意义,促使学生树立保护河流和湖泊环境的观念【2】。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河流和湖泊图片,包括长江、黄河、尼罗河、多瑙河及刚果河等等,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拓展学生的眼界,而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项目式学生,每人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流向、位置的分析,以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亚洲地形特点的记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果。
        三、发散思维,完善项目教学内容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化学习之中,教师要认识到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项目式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场景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来保障学生的高效率学习【3】。同时,历史与社会学科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具有各个单元、各个课时知识的连续性特点,所以教师要适当的拓展项目化学习的范围,重点突出学生的“学”,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首先,教师要引领学生构建历史与社会知识框架,尽可能为学生设置发散性的项目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验证理论,掌握多元化的解题方法。其次,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进一步接触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促使学生充分感知其中的魅力,将理性转变为感性,逐渐实现主动描述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知行合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项目化学习的主题与活动,充分彰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与记忆历史与社会相关知识点,同时达到灵活的运用目的,以便学生逐渐构架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解决问题,以此来实现学生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历史与社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丹.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以拓展课《东汉铜奔马》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13):69-71.
【2】李在华. 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实践策略[J]. 新课程(中学), 2019, 000(005):55.
【3】朱坚. 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案例研究——以综合实践活动"走近桥文化"为例[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3):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