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徐世友
[导读] 初中历史是学生首次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历史顾名思义就是过去的史实,历史教学的进行需要史料的支撑。史料是证明历史内容的一手资料,能够还原历史真相、增加历史时间的准确性,有助于客观评价历史事实。本文就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价值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策略。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徐世友   523850

摘要:初中历史是学生首次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历史顾名思义就是过去的史实,历史教学的进行需要史料的支撑。史料是证明历史内容的一手资料,能够还原历史真相、增加历史时间的准确性,有助于客观评价历史事实。本文就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价值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价值;策略
        引言:初中历史作为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受史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材的编撰是由人为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很难保证纯客观的记录,往往掺杂情感色彩,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历史不可在现,也不可能重演”那么史料这一官方资料对于历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史料准确分析历史,提高理性判断力
        历史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历史,说明这件事本身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存在即合理”不论是以成功还是以失败告终,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会分析历史是一项必修的内容。史料是分析历史的最好工具。
        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相比之下,一手史料更具有价值,一手史料包括实物史料、文献史料以及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可能掺杂了主观色彩,客观性不强,当时历史留下的“出土的文物、遗迹等”都能够科学的反映历史。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这节课是有关于人类起源的历史内容,,“云南省元谋县发掘了远古人的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有炭屑、烧骨,这些遗迹是最具说服力的,两颗门齿化石说明人类在这时候就产生了;粗糙的石器说明能够制造工具了;炭屑和烧骨说明了人类会使用火,这些都直击历史现场,教授学生学会通过历史残骸推测人类的产生,建立理性的判断,用史实说话,不掺杂个人的情感。”本册课本第二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猪纹陶钵、骨耜这些都是有关于古人类的耕作工具,稻谷代表了农作物,骨耜代表着使用工具,猪纹陶钵说明了这个时期的人类或多或少会陶瓷了。”这些对于研究人类的发展都是很有价值的,对于学习有关古人类生活都很有意义,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以及其他个人原因而偏向哪一个观点,比如“你觉得烧骨、粗糙石器不好看,你不喜欢而否定当时人类已会用火的事实”,这样的评判是不科学的,要在史料下提高理性的判断力。
        二、学习史料,提高家国情怀
        史料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但是历史不是一门纯理性的学科,历史的发生也总会教会你什么,其中一部分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与国家的感情,能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责任感,对于人的品质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国情怀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等方面,对于提高民族意识、家国观念、公民意识等”有极高的时代价值。比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这部分内容的“在陕西的骊山北麓的陵冢就是秦始皇陵。


里面有许多奇珍异宝、中国的将士、兵马、青铜器、木制战车以及中国陪葬坑,这些数目众多的兵马俑,在现当时战争的残酷,教授学生知道这些兵马俑是秦国的,都是战争的代表,兵戈相向,侧面反映着当时人们生活的动荡、大一统的来之不易,付出了许多生命和鲜血,对比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人们都安居乐业,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和平的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这样学生能够纵观历史,对比现在形成巨大反差,利于提高家国情怀。再比如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遗址,遗址中的圆明园已经破败不堪,直指当时英、法两国的残恶罪行,里面的众多珠宝仅剩无几。”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成为他国任人欺凌的对象,教给学生要“牢记历史,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让中国赶超世界水平,这样其他国家才不敢欺负我国。”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
        三、研究史料,培养时空观念
        现在是21世纪,也就是2100年,这还仅仅是公元纪年之后,在公元纪年之前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可想而知历史涉及到的时间是很久远的,发生的地点也不计其数,因此,培养时空观念至关重要,史料就是培养时空观的好方法。
        时空观念无疑就是时间和空间观念,通俗讲就是时间与历史事件要相对应,不能随意搭配,因为历史不可更改。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时这是《世界历史》涵盖了中西方的历史。“金字塔对应古埃及时期的人类文明;狮身人面像遗址的发掘也是反映着古埃及时期的人类文明;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在印度河流域附近发现的,代表着古印度时期的文明;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是古希腊时期在克里特岛发掘的;最后帕特农神庙遗址是雅典时期的建筑艺术代表…”时间很多,都需要时间和空间保持一致性,要求学生指哪个遗址就要说出它的时间和地址,这些都是单个的遗址,历史的发展是连续的过程,那么给出“倭王印、麦加清真寺与克尓白古庙、最后的晚餐、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18世纪描绘黑奴加工烟草的版画等”这些都要与相应时间对应“6世纪的日本、20世纪的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代表作、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时期”,不能时空观念混乱,告知学生时空不明确是学习历史的大忌。在以上举例中仅仅是时间和地点进行的对应,在很多的历史学习中需要列举其中发生的历史事件。仅仅知道时间和空间对应起来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在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某事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最高要求。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的英国》这节课“在2640年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给个人专权的统治…”,时空、事件一致对应。通过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
        结语:史料是学习历史的有力工具,“运用史料准确分析历史,提高理性判断力”、“学习史料,提高家国情怀”、“研究史料,培养时空观念”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促进历史教育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杨珺珺.史料,串起历史课堂的珍珠--例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6):166-167.
[2]周泉.用图片史料突破初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以“洋务运动”一课为例[J].全视界,2020(2):0093-0095.
[3]吴有凤.口述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为例[J].海外文摘·学术,2020(11):0059-0061.
[4]王自好.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20(1):155-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