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课堂深度学习——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江海囡
[导读]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令教学内容不再以碎片化的形式储存在学生的思维中?这是我们教师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设计了很多丰富且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内容,如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等,针对如何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实现课堂的深度学习问题,本文展开探讨,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斧正。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  江海囡    

摘要: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令教学内容不再以碎片化的形式储存在学生的思维中?这是我们教师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设计了很多丰富且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内容,如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等,针对如何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实现课堂的深度学习问题,本文展开探讨,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斧正。
关键词: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深度学习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速度,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多元能力、素质的奠基时期,如果这一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出现了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观念形成,对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深度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展开简要探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层次多停留在浅层阶段,这样的教学层次和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概念和理论,而无法与实践融会贯通,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败笔。另外,虽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提出,一线教师和学界的学者对“深度学习”有了较深的探讨,但也未能形成系统、科学的“深度学习”教学理论,深度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更是一塌糊涂。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缺乏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性,同时,又堕于自主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这就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实施“深度学习”教学辅导中捉襟见肘,无法放开拳脚,故而,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深度学习教学指导方法,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尤为迫切。
        二、引导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层层递进
        为了达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深度学习”的目的,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层层递进。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认知可以划分为“已知区域”、“未知区域”和“即将要掌握的知识区域”这三个阶段,这就是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如果一开始就教学难度较高的知识,那么,就超过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不符合学生“即将要掌握的知识区域”的学习规律,但如果教师根据学生已知的学习经验和生活认知,设计教学桥梁,则很容易将学生带领进入一个新的学习层面,继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
        比如,在教学指导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一课“假期有收获”的知识时,通过分析教材可知,统编版教材编写者将这一课放在了一个学期的开始,是有必然原因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刚刚经历了一个暑假,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以谈话、话家常的方式,询问学生这个暑假是怎么度过的?具体大家都在假期里做了些什么?由此构建趣味性的交流和探讨氛围,让学生在探讨话题中不由自主的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拉开“深度学习”的序幕。之后,我们再来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式,展示动画《小强的暑假快乐吗?》,让学生在观看完小强的暑假生活之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探讨“小强的暑假是否快乐,如果不快乐是因为什么?”由此,帮助学生树立好假期的规划意识,征求学生对下一个暑假的规划,这样我们再来通过“规划意识”来实施知识迁移,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因为有了规划而变得井然有序,消除学生生活中的盲目,以及学习中的混乱局面,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二)创设课堂主题情境,让学生更有深度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曾明确强调,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重视与社会实践的关联,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在认知、体验和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倡导学生课堂“深度学习”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创设一些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认知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实施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在教学指导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八课“安全记心上”的知识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模拟生活中的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开始、经过和结果,如十字路口某行人不按红绿灯指示闯红灯而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又如,某区几名小学生暑假趁父母不在家集体到野外河边游泳,发生的溺水事故,再如,父母不在家时,儿童好奇错误使用燃气灶导致的家庭失火事故,等等。以此来唤醒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安全时刻记在心中,不去触碰危险的物品,不去接近危险的场所,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体验式情境中,不仅可以参与演绎情境,还可以看到和针对该情境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让安全防范永记心间,也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深度。
        (三)科学看待“学”与“思”的关系,善于调动思维
        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代的先哲早已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之前的关系,只学习而不去思考,这样的学习就只能是流于形式,无法领悟到学习的精髓,而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懈怠。所以,学习与思考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师若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深度的学习,就需要科学看待“学”与“思”,最好是在学生实际情况方面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设定学习目标、相互之间互相提问以及自由组织活动和自由地表达、深度对话,构成让学引思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比如,在教学指导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如此导入教学问题,“古人曾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自古有之,那么,老师请大家用心去想一想,父母每天都在为我们做些什么呢?”由此,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赋予学生更高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加强学习中拓展自我的想象空间,比如,有的学生讲道“爸爸妈妈每天送我上学”,还有的学生“每天放学之后,爸爸会陪我打一会羽毛球”,也有学生说,“冬天的时候,妈妈会给我盖被子”……由此我们可以再继续启发学生,“是的,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关爱,那么,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是调皮的时候摔玩具吗?是生气的时候打妈妈吗?是看到父母打扫屋子,自己安心躺在沙发上吗?”通过这样的反问方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过错,并为自己的淘气和任性而羞愧,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和醒悟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父母情感,让中华的传统孝道在这一代的学生身上体现,更进一步践行课堂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而言的,而之所以会出现浅层学习,学生脑海中存留大量碎片式信息,其很大因素源自教师教学方法的适用不当,教师枯燥适用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无法将学习的理论迁移到应用中。因此,本文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希望可以结合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让学生将全部的身心沉浸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开心快乐的新时代少年儿童。
参考文献:
[1]韩菊萍.走进深度学习,让学生慧学、慧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有关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1(03):89-90.
[2]罗燕翔.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德育,2021(03):70-73.
[3]王静娟.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路径研究——以六年级上册“认识居民身份证”一课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0(11):4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