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郑从姣
[导读] 教材作为可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条件之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十分重视语文教材的多样作用挖掘,但是,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语文教师相较于深挖教材富含的“趣味性”,始终侧重在突出教材“教育性”。

湖北省仙桃市张沟镇新里仁口小学  郑从姣    433012

摘要:教材作为可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条件之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十分重视语文教材的多样作用挖掘,但是,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语文教师相较于深挖教材富含的“趣味性”,始终侧重在突出教材“教育性”。因此,本文就从农村小学角度,探析语文教材在实践教学应用的“趣味性”与“教育性”平衡,为今后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趣味性
        前言: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影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始终偏重于理论知识教授,严扣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而这无疑就使语文教师教学忽视小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注重凸显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趣味化教材教学,在近年来不断兴起,且广受欢迎。
        一、基于语文教材的特色加强“趣味性”
        (一)文字趣味
        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语文教材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内涵,包含丰富的思想情感。因此,基于农村小学语文教材的实际特色,强调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特征表现,首先就是文字之趣。毕竟,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识字读字本就是语文整体教学的主要部分,而文字本身的学习也确实能产生趣味。如打油诗,绕口令等。都是通过文字的不同组合,形成美妙韵律,强化小学生文字学习乐趣。因此,在此,我们以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的《一去二三里》为例,详细探析语文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教导小学生学习“一、二、三、亭、花”等生字的趣味之处。首先,以符合小学生兴趣的农村环境图展示为引,让小学生边观看图片边讲一讲图中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哪些东西?而后过渡提问小学生“你们能将平时在村子里玩所看到的景色与接下来的诗歌有什么共通之处吗?谁能为老师读一读?”顺利导出《一去二三里》教学,为学生的趣味化文字学习找准方向。
        (二)想象趣味
        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挖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让小学生随着自身知识水平与认知水平、智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好奇心转变为想象力。因此,要想通过对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挖掘,强调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就需要注重与农村资源相关的实用性知识教导。在此,以《秋天的图画》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将教材课文用自己的方式简说,而后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秋天的认识,良性过渡至想象思考,用实际的环境或者实物举例,体现语文教学的创意之处,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并塑造小学生的人文内涵,直接激活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小学生在接下来的语文知识学习中,自主自发联系实际,或通过气味,或通过声音,或通过经历等,唤醒有效的想象空间,建起趣味学习之桥[1]。
        二、基于语文教材的特色加强“教育性”
        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教育性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属性。而凸显语文“教育性”功能的第一内容,就是基于教材教学所实现的小学生语言潜能激活。


因此,要想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并基于教材知识框架,加强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利用好农村天然教育环境。语文教师首先就要意识到语言的次序性与多义性,通过语文教材的优美语句、词汇语义,让小学生深化自身的语言语感,基于基础字词学习,搭建迷人语文世界,丰富自身理解情感,将学习的文字组织为语言,展现自身个性。而后,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的学特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教育性”特色加强。例如:在《日月潭的传说》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但可以组织“春游活动”,让小学生结合真实体验,学习文章,培养语感。还可以直接使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与日月潭美景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在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观看中,既保证有效展示,又强调“教育性”凸显,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围绕着课文思想不断深化。甚至实效激活爱国爱乡热情,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激活语言潜能,提高自身学习能力[2]。
        三、将语文教材中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相融合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既保证语文教学“教育性”的同时,深化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就不仅需要灵活使用多媒体没接,加强语文教材富含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性”教学内容。还需要在实际的作业布置上,或者是语文实践活动安排上下足功夫,深切意识到将小学语文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相互结合,作业本就是最无可替代的主要路径。加之小学语文作业,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考察其实际学习内容理解程度与实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此,小于语文教师将语文实践教学中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为一体,就必须在每一届语文课的课后环节,展开与当地资源相关的具体作业布置。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为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影响,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时,需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元化,不单一精选在书面作业,也可以是随笔训练,也可以是生活观察,还可以是视频记录等等。重点是让小学生自身的好奇心,驱动小学生渗透学习,以此做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高效统一[3]。以《丑小鸭》的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毕之后,为班级学生布置实践体验作业,“观察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动物的讨人喜欢之处。”这个“讲”可以是一段视频,可以是一篇随笔,也可以是小学生自身较为适应的作业呈现方式,重在让小学生合理持续课堂学习情绪,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参与课后实践。同时,完成有效的教学内容回顾。最终,通过这样强调实践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凸显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内涵,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学生构建自属语言系统的启蒙阶段。语文教师要想处理好语文教材中的“趣味性”与“教育性”之争,实现语文教材教学的“趣味性”与“教育性”统一,就需要结合农村环境的天然优势,挖掘其与教材内容的直接关系。以“教育性”为目的,通过具体教材文章迁移教育“趣味性”,有效激活小学生实践兴趣,让小学生完善知识引导,为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珊.部编小学低年段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利用探究[J].新智慧,2021,(10):73-74.
[2]陈茹.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究[J].课外语文,2021,(10):53-54.
[3]郭建华.正确处理统编教材与其他学习资源的关系——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04):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