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由证来与论从史出 ——浅谈历史认识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吴仁敏
[导读] 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对有效的教与学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历史认识问题长期以来被隐没、曲解和忽视。本文从“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历史认识出发,结合相关历史教学实践,分别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探索这一历史认识如何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

浙江省乐清中学  吴仁敏 325600

【摘  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对有效的教与学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历史认识问题长期以来被隐没、曲解和忽视。本文从“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历史认识出发,结合相关历史教学实践,分别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探索这一历史认识如何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  历史认识  运用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禁会反思:应该教给现在和未来的公民什么样的历史?应该怎样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是历史认识问题。那么,历史认识是什么呢?基于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笔者认为,历史认识可以概括为:“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那么,如何使“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历史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呢?笔者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思考,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现据此成文,以求教方家。
        首先,在目标上,要确立求真与思辨的宗旨。
        从目标上看,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各种史料所蕴涵的历史信息,展现历史的本来面貌,精选适合中学生年龄特征的实物、遗迹、音像等原始资料,帮助学生懂得历史的信息特点,树立“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基本意识(当然要注意避免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例如,在学习必修1专题一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宗法制时,除了落实课标的要求,以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引导学生从在家庭中的辈分说起,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家谱与族谱,以家到国,以小见大,不仅更好地理解了宗法制,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树立“证史一致”的基本意识。同时,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了解往事的方法——搜集、甄别史料和提取其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思考往事的能力——分析与综合运用史料,理解、解释与评价历史和与历史有关问题的能力,确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准则。
        其次,在内容上,要处理兴趣与思维的关系。
        从内容上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及文明成果的介绍,不仅要侧重具体过程和特点,而且还要用典型的方式示范性地反映前人对他(它)们的认识与探究过程。换句话说,除了生动丰富地展现“事实性”知识,更要渗透历史这门知识如何而来的“程序性”过程,诸如“证据与解释”、“年代与分期”、“连续与变迁”、“历史与逻辑”、“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移情与理性”以及“影响与意义”等。例如,在学习必修2专题四第一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中讲女子服饰的变迁时,用幻灯片打出一组图片:晚清宽松肥大旗袍、改良后的旗袍、民国时期的洋装、学生装、五六十年代的列宁装连衣裙、文革期间的干部服绿军装、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的时装。这些图片一下子就把所有学生的目光都吸引住了。欣赏完图片,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女子服饰变迁的趋势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由难看到漂亮,由款式单一到款式新颖,从封闭走向开放等等。


当学生说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再进行引导,从而达到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正确处理了兴趣与思维的关系。
        再次,在方法上,要关注史料与问题的结合。
        问题的解决与史料交互作用。一方面,问题决定了史料的选取,并将这些有教育意义的、反映事物本质的证据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投入思维。另一方面,问题常常是暂时性的,将为新证据所修改。从问题出发,历史的问题解决关涉到三种启发式教学法:溯源(在阅读文本主体或评估历史文献之前,事先查看文献来源或属性)、确证(将各种文献加以比照以定取舍)、脉络化(在重建历史事件时,使文献融入具体的时空背景中)。它们可以分别回答“证从何来”、“史从何来”和“论从何来”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历史认识。
        最后,在评价上,要体现求真与致用的统一。
        证据意识和唯物史观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因此,这一历史认识还应该在评价中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种评价主体(学习者、教师、家长等)、评价方法(“随堂记录卡”、“学习量表”、访谈、档案袋和开放式试题等)的实际,进行定性描述或量化统计。总的一点是,使学生了解、认同、内化“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的历史认识,并在历史学习中潜移默化。
        “史由证来”即意味着历史事实的得出要尊重证据的运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如何了解和弄清事实?”的问题,培养证据意识与求是精神。“史由证来”的标尺主要有:
        ●引用的证据是否真实可靠?可靠性程度如何?
        ●引用的证据是否全面翔实?翔实性程度如何?
        ●引用的证据是否合乎逻辑?一致性程度如何?
        “论从史出”意味着结论的得出要尊重历史事实。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适时反思“如何理解和评价事实?”的问题,培养唯物史观和探索精神。“论从史出”的标尺主要有:
        ●见解或结论是否尊重历史的脉络性?程度如何?
        ●见解或结论是否体现材料的充分性?程度如何?
        ●见解或结论是否具有开放的包容性?程度如何?
        总之,实践证明,树立并运用好“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历史认识,会助于更有效地开展历史教学与历史学习,也会更好地落实历史新课程的精神。然而,本文对于这一历史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只是笔者初步探索的总结,还需要进一步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上下求索”,以能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历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历史新课改。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冠华.追求更有意义的历史课.高雄:台湾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