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技术与综合实践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刘延卫
[导读] 通用技术教学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内容支撑,并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如果能将两者有机融合,定能优势互补,实现整体推进。

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   刘延卫 317000

摘要:通用技术教学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内容支撑,并为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如果能将两者有机融合,定能优势互补,实现整体推进。
关键词:融合;情境;实践
        新版的通用技术教材已经应用到了高一年级,对比老教材,新教材在内容上做了一定的修改,各章节内容在编排顺序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其最大的变化就是采用了情境式教学和任务式学习方式,同时新教材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增加了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通用技术学习中要亲临其境,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这是新教材最显著的特征。                                          2017年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即现在适用版本)中指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通用技术课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样满足这一定义,且目标上也同样具有一致性。
通用技术教学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
        一是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通用技术学科素养的落实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在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这四个方面表现的更为直观。比如对必修一中《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才能体会到从发现问题开始,经历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绘制技术图样,直至制作模型或原型,这中间具体会经历什么,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等,并通过实践,最终形成为技术意识。
        二是从考察的角度来看,现在高考选考题的命题考察角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单纯地考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转变到了考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实践经历并重,一些题目,不经历实验与实践,考生就不具备相关的认知与体会,也就无从回答试题中给出的相关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内容支撑。通用技术课程中含有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素材。从必修部分到选修部分,翻开通用技术新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设有一个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且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与本章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另外,在每一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里面,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通用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融合也为其他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提供了借鉴意义。为此,我选择从二者的共性上来探索两课程之间的关系,以期促进二者的融合。下面以通用技术教学中《设计的一般过程》这部分内容为例,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
        走进情境:
        小明看到自家车库里杂乱的堆放了各种物品,既占地方,又不便找东西,自家汽车甚至也无法停进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明打算做一个置物架,把物品整理后分类放置到置物架上去。
        小明现对这些物品进行了整理,分类清点后看到:木质材料中有长200cm的木板4块,其宽度分别是70cm,90cm,90cm,100cm。截面规格各异的板条数量较多。金属材料中有长度为120cm角钢一捆(20根),厚度为2mm,截面尺寸是30×40(单位:mm)。还有各种类型的钉子一铁盒,重约5kg。小明又测量了车库内部的尺寸,长600cm,宽450cm,高220cm。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小明决定利用现有材料,邀请大家一起来设计并制作这样一个置物架,请大家行动起来吧。
        这个案例极其贴近生活,条件设置也做了充分合理的安排,让每一位同学在仔细分析后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依据教学进度和具体的教学需求,我把这个案例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个阶段是明确问题,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和具体的设计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车库的自身尺寸,也就是长宽高各是多少,原材料从哪里来,成本控制如何,设计者(小明极其同学们)的自身能力等限制性因素;还有置物架的尺寸,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在车库空间里的布局安排等。
        第二个阶段是制定设计方案,各小组围绕着具体的设计任务和限制条件进行设计分析和方案构思,并画出设计草图。待草图绘制好后,再由全班同学共同筛选,确定出最终的方案来。这个阶段要求同学们在教室里完成。
        第三个阶段就是依据第二个阶段的设计草图来绘制技术图样并进行模型制作。这一阶段我们准备了角铁、木条,自攻螺丝钉等材料,分批次安排同学们到通用技术实践室里去加工制作。经历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同学们能从中体会到,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循环。因此不能将设计的过程简单化、模式化,而应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

        通过这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理解的更加深刻,对技术图样画法的自我要求更高,对金工工艺和木工工艺有了切身的体验,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工程思维方式,图样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对设计作品的物化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2]《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