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要求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先巴东知
[导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需按照人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同需要求制定,尤其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挖掘,以及科学的学习潜能开发。为此,在中学时期的化学课程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想有效培养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素质以及化学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就需要基于新课程标准进行自我视角的教学要求完善,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青海省海南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先巴东知    811799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需按照人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同需要求制定,尤其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挖掘,以及科学的学习潜能开发。为此,在中学时期的化学课程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想有效培养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素质以及化学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就需要基于新课程标准进行自我视角的教学要求完善,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是从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现状切入,对应在知识结构、教学技巧、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要求落实。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化学;化学教师;教学要求;教研能力
        前言:
        中学化学课程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基础理论知识,还有学生今后发展所需的一些具体技能,特别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从学生全面学习发展的视角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师教学要去思考可以发现,化学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引导者,会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产生必然影响。只有化学教师主动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就教学内容、教学素养、教学要求等进行完善,实质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升。
        一、目前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课堂教学的社会丰富性缺乏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必须较之以往更加深入的挖掘现有教学教材,把握化学教材的实质教学精髓,然后利用图文并茂的化学教材引导学生探究实践,最终在合理的有序启导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化学教师设计的化学教学形式单一、课堂实践活动较少、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浅性、单调。大部分化学课的教学背景都呈现出化学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常套化、静态化,化学理论与化学实验明显分离,课堂教学可以体现的社会丰富性直接缺乏。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
        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有效性缺失”主要是指教育成效的综合性缺乏。毕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大部分化学教师都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学习成果标准,而忽视了学生应有的全面发展。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性明显,个性发展需求也相对明显。化学教师应该在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依据实际教学要求完善考试设计、点评设计,以此使得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找到自身学习兴趣点,成长为更加复合型的全面人才,切实体现教学有效性。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要求
        (一)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化学素养
        化学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必须自主钻研相关教育资源,竭尽全力的从更好、更高的教学需求研究化学教学问题,身体力行参与实践探究,以及契合当下时代发展来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技能稳定扎实,拥有开阔的教学视野。例如:水污染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始终存在,化学教师要想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的教好这部分知识,就可以从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入手,将人体的主要组成以及人饮用被污染的水后会出现哪些健康危害来与实际的生活日常连接,让学生在情境引导中合理迁移学习思维,最终学会相关细菌知识、传染病知识。
        (二)注重教学反思,提高化学教学成效
        1.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反思指化学教师吸取以往的教学经验教训,在正式展开教学活动前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方案,然后在集体性讨论活动中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最终形成自身教学前自觉实践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化学电源”一课前,化学教师设计一个教学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演示将锌以及铜两电级插入同一个西红柿,然后观察灵敏电流表的指针转动后,思考如何结合班级学生的现场反应导出分组实践实验。只有这样,学生在该演示实验中产生的思考、交流才能顺利延展,而后顺利的将学习思维过渡到实验思维,在进一步分组实验中观察西红柿插入两个电极实验在不同进度步骤的不同电流表偏转状况,对该知识点理解与记忆形成灵活记忆效果。
        2.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指化学教师在正式教学活动完毕后,将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进行结合对比的反思,长期坚持是为了避免化学教师教学的一些不良的、根深蒂固的教学问题,如教学过于主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资源设限等。因此,无论是教学前反思,还是教学后反思,都需要与最关键的教学中反思相结合。以此做到全方位的过程记录与过程优化,是化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具科学性、反思性、全面性。例如:在探究“中和反应”教学后反思,化学教师不仅需要将教学前的教学方案设计与教学后的实际目标进行对比反思,还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加入互动讨论,让学生从另一视角进行教学活动,即教学过程的多角度反思表达,使化学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化学方程式应用更具深刻性、真实性。这样学生在学习并复习酸碱度知识点时,不但具有实质理解,还可以接受有效的情感教育融合,切实影响学习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时期的化学课程教学中,关注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师教学的具体要求可以发现,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化学教师注重自身教学角色转换,还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设计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严格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带领学生创新探究、实践。同时参与各种实践培训活动,从学习补充中累积经验、科学内化,切实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周秋兰,曾兵芳,张志等.欠发达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化学实验研究困境及对策[J].山东化工,2020,49(09):173-174+176.
[2]刘博聪,罗乐乐.生物师范生对新课标教学内容适应度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66-67.
[3]刘恋,刘狄,龙云飞.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素养培养的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03):14-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