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在手 写作不愁——以八年级上册为例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姜冬英
[导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着本人的一个教学坎点,以前教材没有一个具体的板块内容,更没有一个系列化的指导,现在部编版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写作方面的内容,并且也有了一些指导的措施

浙江省江山市城北中学   姜冬英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着本人的一个教学坎点,以前教材没有一个具体的板块内容,更没有一个系列化的指导,现在部编版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写作方面的内容,并且也有了一些指导的措施,经过三年时间对新教材的摸索,本人总结出了以下三个写作支架,现以八年级上册为例,与大家一享如下:
        一、搭教材“阅读”之架,传“写作”之法
        (一)教参解读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上,就是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每册教材都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所以教学上是以阅读为抓手,读写互动,听说融合,从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一条线,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每个单元的专题设置尽量与本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相配合,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
        (二)《作业本》导引
        如今七、八、九年级的《作业本》中每单元都有具体的作文指导。比如八年级上册的“新闻”活动探究单元,就安排了三个任务,从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达。课文阅读,是在整个单元任务群中发挥了贯串性的作用,不仅体现了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高度重视阅读的核心理念,同时对单元写作的指导有了有效地范例和实际的支撑。
        第二单元的“学写传记”任务二“学点小传技法”中的捕捉经典镜头就利用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的这一段描写: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来告诉学生“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也要抓取人物典型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进行适当的细节描写。在发挥合理想象中运用了《伟大的悲剧》中的这一段: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确过丝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告诉学生传记也需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生动传神地展现人物风采。”
        第四单元“语言要连贯”任务二“衔接过渡,贯通语意”中运用《藤野先生》的段落:
        我到仙台(   )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   )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可惜每天(   )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去掉关联词和原文进行对比来体会句子之间衔接巧妙自然的好处。然后《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上面两段文字正是引导学生体会“段落间过渡巧妙自然的好处”的绝佳范例,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学生。



        第五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中说明语言这一点,《作业本》也利用《中国石拱桥》中的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内容做范例的,以上这些都是对学生写作的有效引导和有力支撑。把阅读引入作文指导,从此告别了搜肠刮肚地寻找写作教学素材的历史,既节省了老师的搜寻时间,也节省了学生理解新作品的时间。           
        二、搭设“情境”之架,助“写作”之力
        新课标说:“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可见,新课标中所强调的情境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的意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创设情景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写出华美的文字,而是让孩子回到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中来。
        有了真实的情景,这就会让学生在写作时心中怀揣着读者,揣摩读者的接受心理,拒绝假话和空话,注重自我情感的表达。因此日常写作教学中要注重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在情景之下真实地表达。
        八上《作业本》第二单元的“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第四单元的“美食推荐会”,第六单元的“环境保护月”。都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本人在教学时,如果《作业本》中没有提供情境的话,就自己创设情境。如第一单元“新闻活动探究”,这一单元的教学(2018版)《“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有这么一段话:
        在本单元中,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活动,因为,这里的阅读应该是“为了活动”“在活动中”完成的,而非指向单篇文本(或单一知识)的结论。
        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进行教学的话,那我们可能教的就不属于真实情境下的新闻阅读所需的知识,因为真实的新闻阅读,基本上是不需要“品味语言”“分析主体顺序”,这样我们培养的可能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新闻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真中做,真中学,真中悟。为此本人特意先上了第三单元,到九月下旬才开始上新闻单元,这都是为了和学校的运动会时间像吻合。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而又意义的采访情境,同时也为任务三的新闻写作提供了保障。学生也只有在做中才发现很多问题和我们平时在教室里所想的是不一样的,这样在不断地做中改进,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寻求,学生的能力才得到了真正的培养。
        第二单元“魅力班主任”评选,第三单元的“朋友圈”(PPT),第五单元的“征稿启事”,这些真实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不再觉得写作是任务,不再是为老师而写,而是他们自己想去完成的事情了。
        三、搭建“评价”之架,明“写作”之理
        当前初中语文作文评价,我们语文老师真的很无奈,小学的作文既短又简单,语文老师才教一个班,对学生的作文有时间深入的一篇一篇进行指导,但到了初中作文又长又难,这还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长了难了,还要教两个班,还有晚自修,工作量翻了一倍,平时还要备课、上课、改《作业本》、听写本、抄写本等,再要抽时间把将近100位学生的作文一一详细指导的话,真的力不从心了,难免流于应付,这样的评价对学生作文的指导真的帮助不大。
        在上到八上时《作业本》中的“消息写作”单元,“景物描写”单元分别运用了评分规则和评价表,这对我有了很大的促发,为什么不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呢?其实每次我们的评价给了学生之后,有些学生也懒得看,草草看一眼就过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没多大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就对于没有评价量表的单元写作,制作了评价量表。
        如新闻单元《作业本》本来是有评分标准的,但为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所以让学生对“新闻产品”——“电子小报”进行了班级投票评价,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昂。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同时,也是让他们自己对自己作文的一次反思,在反思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再一次的引导,这不是教师的引导,而是他们自己内心的对比和引导,其实只有学生自己内心的自我引导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引导。
        以上就是本人结合教参、教材、《作业本》及自己的实践得来的作文教学指导三支架——“阅读”“情境”“评价”。作文教学真的是一个很有学问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群策群力——给予方法引领的同时,给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的写作有所依傍,有所支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