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李雪娇
[导读] 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情境设计。本文以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学习兴趣。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萩芦中心小学  李雪娇

摘要: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情境设计。本文以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在问题情境中,展现学生学习能动性。在活动情境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使用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知识探索热情。用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爱上知识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教学思路
        前言:数学教育中,情境是常用教学手段。情境就是让枯燥、无聊的课堂变成学生所熟悉、感兴趣或是和学习有关的内容场景。用特定的图像、材料、语言、文字或是想象力,完成知识学习。新课标视角下,教师必须重视情境的合理使用与设计,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研究和学习知识,用合适的情境组织学生探索、体验和精力,将知识变成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选择学生了解的场景。结合生活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就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数学知识本就源于生活,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总结[1]。数学知识超脱于生活,因为有着更为系统化的理论。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当中。在反思和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和问题。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数学化学习过程。学生走进知识的背后,感受数学知识的生命力,就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与良好体验。
        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时候,人民币作为生活中的重要货币单位和生活道具,学生经常能够接触人民币。教师在讲解人民币知识的时候,可以设计商店情景。学生扮演各种商店的售货员与消费者,身历其境,感受商品价格的同时,学会了货币单位换算。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出题,题目包括1个苹果5块5毛钱,小红有20个1毛钱,18个5毛钱,小红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苹果。学生在趣味十足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学生在情境中渐渐感受到了人民币的存在意义,理解了数学知识的作用而后趣味性。该过程能够为吸引学生,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实践能力。
        二、问题情境展现学生能动性
        小学时期学生有着极强的好胜心,学生渴望表现自我,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奇心十分突出[2]。教师创设合适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好奇心理,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比如学习《圆》的时候,教师教学中,可以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数据,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学生之前学习过这些知识,所以很快就能计算答案。随后教师引出半径、π等知识,让学生计算圆形面积。


此时学生没有学习过圆形面积计算方法,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割补法方式推导计算。学生进入推导情境,学生独立研究,营造浓厚探索氛围。学生走进情境,思维变得十分活跃,顺利完成知识学习。
        三、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动力
        课堂教育属于师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过程。教师教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学[3]。学生才是课堂主人公。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勇气培养,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和观察。让学生学会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参加到知识探究过程。从原本的外部学习变成内部学习,实现能力和知识的协调目的。
        教学期间,需要按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心旺盛特点,创设情境。比如《观察物体》的时候,教师提前准备一些教具,并设计环节:今天老师想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画画,现在老师举起这些道具,大家用草纸画出老师手中的模型好不好。学生亲自绘制,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绘制图画。因为不同学生的视角不同,所以画出的作品最后不一样。如有的学生画的像陀螺,有的学生画的却像金字塔。学生在趣味十足的情境中,感受到了知识的特点和魅力,理解了物体观察中,不同观察角度得到的图像不一样。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知识探究热情
        小学时期学生活泼好动,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切入,创造对应情景。在实践中思考,在运动中理解知识。学生思维迅速活跃,表现十分兴奋。学生被有趣的内容所吸引,学生积极加入情境互动。在动手实践中,学生形成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长方体体积的推导中,教师提前准备大量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之后将正方体木块拼成长方体。学生动手操作中,判断长方体长宽高的大小,记录下来以后,使用数方块的方法计算长方体体积。学生用这样的过程观察和记录,学生动手实践中名表了长方体长宽高和体积之间有哪些关系,学生自行总结了长方体体积公式,对知识建立了深刻理解。
        结语:好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表现出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愿望,学生进入情境中探索知识,融入交流合作氛围。学生学习知识,化解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使用情境的时候,需要注意思维认知偏差问题,即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使用情境。情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合理使用情境,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将知识变成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相生炬.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3):161-162.
[2]陈儒.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2021(03):85-86.
[3]张亚萍.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