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袁颢
[导读]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科学在小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涉及到丰富的知识。

湖南省桃源县浯溪河中学  湖南桃源   袁颢   415714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科学在小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涉及到丰富的知识。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对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小学科学课程虽然不是主科,但是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对新鲜事的事与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例如:"鱼生活在水中为什么不被淹死?""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为什么种子会发芽?",而科学则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分析因果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重而获取各种知识。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让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能够更为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此外,探究式学习模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素养,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路径
        (一)注重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要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更具实践性,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描述科学现象和规律,就不能将科学现象和科学规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事实证明,直观的实验操作是验证科学理论、获取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操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客观的科学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合理安排实验方法,构建实验教学情境,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时,教师应首先了解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合理设计整个实验操作,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参与。比如,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课程时,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描述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学生就只能片面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却不能认真仔细的观察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诸多变化,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了对科学探究精神。那怎么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呢?很简单,就是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发现中找到科学的奥秘。老师在讲解课程前,提前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培育种植实验。在实验期间,从播种、发芽和开花的整个过程,学生们都需要认真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的实验,才能让他们真正学到这些知识。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整个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学生们的分享,其他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的现象。科学的精神在于探究,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去发现。探究性学习科学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二)留意生活现象、发现科学世界
        科学来源生活,如果学生想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就需要关注身边的生活,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和探索。对于科学这门学科来说,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事物的变,从生活中的事情中学习科学道理。比如,在讲解小学六年级下册《空气污染》课程时,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们举例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如日常的生活垃圾污染、废水污染等。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普及生活中环境问题的科学现象。例如垃圾在室外堆放时间过长时,它们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在对空气会造成污染的同时还会危害人们的身健康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的给学生传授书中的结论,学习科学的精神就在于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让学生更多的去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发现更多的科学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引导。
        (三)设问导课教学,诱发探究动机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有趣、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科学世界。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水》这一课时,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放水流动的画面,播放水流动的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水有什么奥妙吗?"学生纷纷摇头,教师可拿出一杯水,并在水中放入金属块与木块,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何不同,同时提问学生:"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发现金属块沉入杯底,而木块漂浮于水面,从而展开材料在水中沉浮的探究,让学生将不同的物品放入水中,并让学生猜想哪一个是浮、哪一个是沉,并通过实验,观察变化,做好实验记录。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讲解物体的密度知识,使学生明白不同的材料在水中沉浮原理,了解物品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间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中设立趣味化的问题,通过设问导入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促进学生进入探究课堂。例如,在《太阳的光和热》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室的灯悄悄关掉,问学生:"同学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吗?"学生回答:"教室变暗了!"教师问学生:"那该怎么办呢?你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吗?"于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自由发言。大部分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很多办法,例如打开电灯、手电筒或者点蜡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想出的办法和什么有关,从而即兴导课,可有效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结束语: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启蒙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无法体验探索科学的奥秘和乐趣。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探究学习。实施探究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体会科学的神奇与奥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陈炜熠.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21):80-81.
[2]代秀琴.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19):58+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