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育,健康成长——关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举措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徐荣
[导读] 在幼儿园阶段做好心育工作十分必要,能够促进幼儿实现健康成长。

江苏省南京市威宁尔教育   徐荣   210000

摘要:在幼儿园阶段做好心育工作十分必要,能够促进幼儿实现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就具体的育人举措上进行规范设置,通过多种举措构建完善性的心育体系,从而为幼儿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实现心理层面的健康疏导。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前言:在新幼儿指导纲要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心理建设和素质培育的重要性。要将心育与其他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就具体的育人活动进行合理优化,让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形成端正的思想观,在自身的心理品质上进行规范性建设,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心理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支撑其实现健康成长。
        一、心理健康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
        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心育教育活动有效落实,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需求,在日常课程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效贯彻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有效整合,让幼儿在课程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端正的心理态度,并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自主性地就具体的行为表现进行有效规范。比如说,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幼儿渗透积极的运动健康理念,要让其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身心健康成长所发挥的积极影响,并树立端正的运动态度,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完成相关的训练任务。同时,在教师也需要专门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优秀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整理,构建主题教育讲座,在引导幼儿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将端正的心理认知观念有效渗透给幼儿,促使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在心理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深入发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课程多元化拓展,从而全面提高其在心育方面的支撑作用。
        二、创设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活动
        为实现心育工作深入贯彻,全面落实,教师需要规范性开展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活动[1]。让幼儿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并在活动实践和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认知,并学会自主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在具体的活动形式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可以开展趣味的游戏活动,进一步活跃幼儿的成长氛围,促使其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放松压力,降低心理负担,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比如说,可以开展趣味的科学探索游戏,或者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户外游戏活动当中,增强与同伴相互的机会,拓展游戏体验空间,获得身心方面的有效释放。同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借助传统节日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在特定的民俗节日开展趣味的体验活动,例如在端午节组织幼儿一起进行包粽子,体验传统的节日文化,促使其对民族文化形成一定的自信心。



        三、在一日生活中加强心理疏导
        在心理健康疏导以及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看待一日生活所具有的辅助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首先,在入园的时候,可以与幼儿之间进行民主的沟通、互动,设置礼仪问好的小环节,缩短师幼之间的情感距离,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在整个园内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当中,教师需要保持民主的态度与幼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全面关注其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从心理层面出发进行有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疏导方案,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促使其建立起积极的心理品格,从而以端正的态度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在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心理疏导,让幼儿摆脱畏难情绪, 从而更自主地参与到活动探索当中。
        四、因材施教,分层疏导
        在进行心理有效干预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切实关注幼儿在成长环境、个性表现等方面所呈现的具体差异[2]。要树立儿童本位的育人思想,将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深入贯彻下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层的指导工作,让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并从自身的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有效规范,提升整体的品质素养。首先,在开展心理疏导之前,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调研,了解其成长环境,家庭结构,以及在性格方面的具体表现,之后合理的制定疏导方案,从而全面提高心理教育的可执行性。在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则需要加强情感层面的关怀,通过心理疏导方式来引导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五、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健康心理素质
        在心理教育中,教师需要切实认识到家庭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方面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就具体的心育目标进行合理明确,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素质品格。首先,利用线上载体与家长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在具体的心育目标上达成共识[3]。之后,引导家长以赏识教育的方式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加强内心的鼓励,促使幼儿对学习活动产生自信,并提高其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整体热情。针对幼儿在心理健康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家园合作,深入沟通,探索科学的疏导方案。例如,有些幼儿在平时性格表现自卑,不善与人交际,因此在进行家园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则可以引导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给予幼儿鼓励。
        结论:依前所述,在具体实施心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健康成长需求角度出发,在具体的心理教育内容与活动实施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心理健康与课程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并构建特色化的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干预在一日生活中的具体落实,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开展教学疏导工作,同时也需要在家园合作的思想导向下,规范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米玉.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1):52-56.
[2]张文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45.
[3]阿依古丽.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科技风,2020(27):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