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冶美贤
[导读] 伴随着“以生为本”学生观的深入人心,各学校都提倡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了消除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

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江格斯乡牧业寄宿制学校   冶美贤

摘要:伴随着“以生为本”学生观的深入人心,各学校都提倡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了消除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本文主要提出的是“培优补差”这一策略,希望能够借此提高优等生的自主与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中等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帮助学困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这样就能够让所有学生的数学基础都能更上一个台阶,提高整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优补差;实践策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较高难度的学科,非常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思维敏捷度,所以从小学阶段,教师就不难发现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天生对数字敏感,而有的学生不擅长逻辑转换,所以有了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区别。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群体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便可以使用“培优补差”的方式来针对各种情况的学生进行辅导和教学,这样也吻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核心思想,一举多得。
        一、优化备课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螺丝钉”
        要想真正发挥培优补差教学的实效,教师首先要保障的一点就是优化备课内容,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所以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精心制作备课笔记,这样才不会造成后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精编习题,因为习题是面向学生的,难度过高易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挫,过低易引起学生的骄傲心理,所以为了保障学生的稳扎稳打,教师要从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这四个梯度来全方位考虑应该如何出题,这样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算法时,教师出了一道有较高难度的题目:如图所示的4个圆的半径均为1,如何求出图中用阴影标识的部分的面积。通过图片分析不难得出,这道题的核心公式是圆的面积公式,所以教师可以让学困生上黑板来书写圆的面积公式,然后让中等生来黑板上两两连接圆的圆心,最后让优等生描述他们的解题思路与过程。当我们连接圆心后,呈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到这一步骤后,教师就可以让学困生与中等生开始解题,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之下,所有学生都得到了提示,因此可以不费力气地解开谜题。
        二、构建家校合作的桥梁,督促学生学习、复习
        家校合作是小学阶段十分常见的一种沟通形式,伴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现如今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有责任时刻关注学生、孩子的发展动向,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关乎于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更与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并引导家长也要正确地对孩子产生明确的认知。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础较弱的孩子本身就应该先夯实自己的基础,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检查学生的作业时,要注重质量。对于学困生来说,需要杜绝因粗心大意、审题错误而产生的解题失误;中等生需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多多鼓励自己自主地去解决一些中高难度的题目;而优等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完善不足之处。这样的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就会犹如一条康庄大道,遇到困难则会迎难而上,久而久之学生应对难题时也会从容自若,从题干中提取出最佳信息进行解题。
        三、建设“一帮一”机制,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发展
        数学领域中,课堂练习通常会被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称之为“必做题”,这类题目通常难度较低,为基础题;第二层是“选做题”,难度中等;第三层是“思考题”,目的是为了开拓、发散学生的思维,之所以有如此制度,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很多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一般会由于几点原因觉得难度很大,一是:对知识的联系性不强,二是:思维发散性不强,导致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规律。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建设“一帮一”的机制,因为课堂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后时间进行学习的巩固才是教学的最佳助推力。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可以安排“好、差同桌”专位,让他们结为学习的搭档,这一方法其实和以往的“兵教兵”的形式是同理的,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具有高度的共同语言和默契度,他们彼此之间更加得心有灵犀,也能够快速地让学困生在他们的薄弱点方面汲取优生的学习经验与心得,从而真正发挥培优补差的作用。小学生对未知的学习领域是充满好奇的,很多学困生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对于数学应用题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所以“一帮一”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应用题目,例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植树问题,这些题目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情境支撑,所以很容易引起学困生的兴趣,当优等生带领着学困生完成题目解析过程时,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会得到强烈的满足。
        结语:总之,培优补差是为了拉齐学生的整体水平,其宗旨是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公平、公正的方法,遵循学生能力进步的普遍规律,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这样只会造成他们巨大的压力,从而步入误区。其次,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告诫自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是一个缓慢提升的过程,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最后,就是要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原则,久而久之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学习水平均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借助“提优补差”提高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水平[J].当代教研论丛,2019.
[2]刘金强.小学数学“培优补差”教学措施[J].当代教研论丛,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