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楼梦》诗词,探究宝钗的内心世界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韦美录
[导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书中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薛宝钗这一形象备受争议。有人说她端庄温和,也有人认为她虚伪无情。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广西省河池市  韦美录   530800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书中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薛宝钗这一形象备受争议。有人说她端庄温和,也有人认为她虚伪无情。诗明情,诗言志。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女性创作了大量诗词,大都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命运的揭示。那么薛宝钗其人究竟如何?我尝试从其创作的诗词中探究她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诗词  宝钗  内心世界  矛盾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运用了多种手法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艺术形象,其中,诗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者曹雪芹利用诗词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塑造了人物的形象与性格,隐喻了人物的命运。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抒发心灵和情志的载体。《诗.大序》有文:“在心为志,发言为诗”。①《礼记.乐记》也有文:“诗,言其志;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②可见,歌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反之,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诗歌中看出其内心世界。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是封建社会一位典型的淑女形象。这一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通过对薛宝钗诗词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她内心是十分复杂而又矛盾的。
        一、既冷漠无情又善解人意、宽容体贴
        在《红楼梦》中,宝钗创作的诗词数量不多,大多都是在集体活动中所作。《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首次竞咏白海棠,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三人的诗作皆是对自己或自己心上人的眷咏,无一不体现出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处事风格,但众诗之中唯独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被李纨评为“含蓄浑厚”,推为众诗之首。且看薛宝钗对自己的抒写: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诗中“珍重芳姿”四个字刻画出了封建家族少女格守封建妇德的矜持心理,这是符合辞宝钗一贯行事作风的。额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应是“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白海棠在被浇过水之后,褪去胭脂的颜色露出了本来模样,在秋日的台阶上映现出了她的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海棠花色白,所以称它是“洗出胭脂影”:涂抹的胭脂被洗掉,因而呈现出本来的颜色。这一句的明面是指海棠的洁白无瑕,而内涵实际上正是影射宝钗的朴素淡雅。薛宝钗素喜干净不爱脂粉是在小说中随处可见的。如《红楼梦》第七回,薛姨妈让周瑞家的将宮花送去给众姐妹时说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这里借薛姨妈之口道出了宝钗的素日性格。“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露”“秋”皆给人一种冷清之感,这和宝钗生活之境是相互吻合的。薛宝钗自进入贾府以来,一直住在梨香院。梨花色白本素,其香气亦清幽恬淡,而梨香院本荣公暮年静养之所,故冷清幽居,和白海棠之“露砌”“秋阶”相映照。“秋阶影”本身呈现出冰冷、凄凉的气氛,而花影恰又是宝钗对自己的书写,故此处实是暗喻了宝钗性格之冰冷淡漠。在金钏投井事件,在人命关天的事面前,薛宝钗毫无敬畏之心。她不仅对金钏的死表现出无比的冷漠,更是在明知其死因的情况下,为了替王夫人摆脱罪名,而故意捏造事实,颠倒是非。这些不仅反映了薛宝钗的冷漠、寡情的一面,更是展示了她具有维护贵族罪行的庸俗性。
       但瑕不掩瑜,宝钗冰雪聪明善解人意,在与周围姊妹的相处中体现出一种长者般的风度。她善良真诚、细致体贴,她能在绮罗锦绣丛中,一片欢声笑语背后,看出湘云和岫烟的艰辛,私下里劝袭人不要让湘云帮着做活计,帮岫烟拿回所当衣物;她也能在酒令中察觉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失语,兰言解疑痴,这旨在保护黛玉免受谤议的从旁点拨,让黛玉深为感激,那一番女子“识礼守分”“得重于才”的说教,更是让黛玉心下叹服。黛玉起初对宝钗是怀有敌意的,总认为她“待人极好”是“有心藏奸”。宝钗的善解人意和虚怀若谷,最终感动了黛玉,使其自觉错怪了她,进而与之尽释前嫌,互剖金兰之语,“竟比他人好了十倍”。虚怀若谷,宽以待人------这个名门淑媛必须的美德,被宝钗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既安分守己又积极进取
        在《红楼梦》四十二回《衡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宝钗对黛玉说: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这一席发自肺腑合情合理的话让心高气傲的黛玉心服口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从这段心灵的剖白中,可见宝钗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自己是封建时代的一名女子,应该恪守古训并身体力行。但端庄沉稳的花季少女不是无欲无求的。宝钗对自己的人生还是有很大的期盼的,这一点从填柳絮词的一回中就可以看出:“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的这首《临江仙》历来是各家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句。宝钗的这首《临江仙》,自叙其人生追求。

那么,她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希望自己的夫君飞黄腾达,而自己则能够妻凭夫贵,也就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从宝钗劝黛玉的说辞中也可以感受到她对男儿的期盼,她认为男儿应该志向远大,有报国之志。从她多次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也可以看出她是积极进取。只是她身为女子,无法自己走这样的路。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出的最好选择,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临江仙》一词,除了表达宝钗对于人生目标的追求之外,还表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宝钗并不是黛玉似的悲观主义者,她虽然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并不哀怨,也总是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就如同她在填词之前所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オ不落套。”宝钗的这首柳絮词突破了柳絮这个意象在诗歌传统中所代表的情感倾向,一扫哀怨颓败之气,在柳絮身上赋予了乐观豁达的情感,也让读者看到了她的气度和胸襟。宝钗人生追求的这两个方面,看似矛盾,作者却将两者融合于一人的性格之中,正凸显了宝钗的复杂之处。
        三、既藏愚守拙又针砭时弊
        不同于黛玉的恃才好强,宝钗的处事原则是藏愚守拙。在《红楼梦》中,作者就用了十六个字概括了宝钗的性格——“罕言寡欲,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但藏愚守拙的涵养并不代表她是懦弱的滥好人,相反,宝钗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她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都有着明澈的洞察力,能够看清世间的丑恶并对其加以嘲讽。这一点从《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一回中就可以明确看出。在这一回中,宝黛钗三人各做了一首螃蟹诗,宝钗之作如下:“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阳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宝钗的这首螃蟹诗为三人之冠,“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宝钗的这首螃蟹诗,是对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的钻营小人所进行的痛快淋漓的斥责和嘲讽。在《红楼梦》四十二回中她也说道“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对宝钗的为人处世,黛玉曾心怀敌意,屡次拿话刻薄,宝钗总是装没听见,不与计较。面对恶嫂金桂寻衅滋事,宝钗随其母前往劝解,虽说是丝丝入情、句句在理,可她的一腔善意反倒遭来金桂的羞辱讥讽。虽是羞愤难当,却因心痛其母而忍气吞声、宽容大度、大事化小,这般气度,也只有大家闺秀才得如此。可知,她藏愚守拙生物背后隐藏着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咏螃蟹诗中她善于以小喻大,通过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来针砭时弊,清醒地看到世间的丑恶并加以鞭挞。
        四、既自信又自卑,既自谦又自负
        在《红楼梦》中,宝钗创作诗歌只是出于游戏的目的,并没有炫耀其才华的意味,更没有与他人一较高低的心,在活动中她表现出谦让的一面。这种自谦的态度在元妃省亲奉旨作诗时可以得到明确的体现。在这一回中,宝钗诗作是一首七律,《凝辉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风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在这首诗中,宝钗通过一系列比喻,含蓄地赞颂了元妃。在这首诗的最后,宝钗写了“自惭何敢再为辞”一句。如果说迎春的“羞题”是自知水平不高,那宝钗的“自惭”却不是真的认为自己的诗才不高,不敢为辞,而是自谦。
        宝钗出身名门,德才俱佳。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丽也是十分清楚的,并且十分自信,甚至达到了自负的地步。“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她认为真正的美丽是不需要任何装饰来补充的,素雅到极致才是真美,这不仅仅是宝钗自身审美观的表达,更是她人格品质自负的表现。宝钗咏赞的不仅仅是白海棠,而是把白海棠当成了自己意志品格的化身,她自觉遵守封建道德规范,并为自己的“清洁”而自豪甚至达了自负的程度。她苦口婆心的规劝黛玉要守古训,巧妙的用典故嘲讽宝玉,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这些无不体现她的自信甚至自负的性格。深受贾府上下喜爱,处事淡然自信的宝钗,也有自怜自卑的一面。在《红楼梦》三十回中,宝玉本想夸赞宝钗体丰貌美,说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但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平常喜怒不形于色、不多心眼的宝钗,生气了。这说明一些话触碰了她内心深处的底线。出身名门,家财万贯,品才俱佳,这些足以让她优越于人。但父亲的离世,兄弟的堕落,寄人篱下的处境,她生出了与黛玉同病相怜之感。她于自信中又生出自卑的一面。
        薛宝钗堪称封建淑女的典型,她谨守封建妇德,几乎放弃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要求,近乎封建统治阶级眼中的完人,体现着封建时代贵族女子正统的风范。但我们从其所作的诗词中又看出她是不完美的,她内心世界是复杂而矛盾的。她既是善良单纯又是世故圆滑的,既是安分守己又是积极进取的,既是自谦自信又是自卑自负的。这些矛盾的心理糅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薛宝钗。
        从多角度解读小说中人物,感受了人物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也感受到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真挚情感。作者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真实而美丽的薛宝钗。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说道:“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然而,把已经撕碎的东西再从新拼回给你看,那种不可名状的淡淡忧伤就令人彷徨不安了。真实而美好的薛宝钗成为了封建社会可悲的殉道者,她的毁灭值得我们掩卷深思。
参考文献:
①陈子展撰述:《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杨天宇撰:《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