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陆云丽
[导读] 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魁力,最适宜生命力旺盛与好动的青少年的"口味",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门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     陆云丽  210001

摘要: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魁力,最适宜生命力旺盛与好动的青少年的"口味",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
    体育实践又有宽阔的容纳空间,对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都具适应性,他们可以参与共中,或体验、或娱乐,或观赏,或竞技,总之都能找到适宜自己的角色地位而受益。
    本文就本人在多年小学体育教学中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观点及方法的研讨。为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的功能,木文对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方法应有途径、要求和方法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具体、运动、易操作的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方体系,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方法体系,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有章可循。
关键词:  学生    体育课     思想品德     教育运用和体现
        前言:在基础教育中,体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特殊的作用。其原因有二:一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的敏感生理期,通过体育不失时机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练就强壮的体魄,为其思想品德的建树,奠定良好的载体基础;二是在此阶段,青少年的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道理观尚处于稚嫩的待发展阶段,可塑性强,而体育过程具有寓教于乐,模拟社会的特点,对人格的建树发挥直接的作用。可以说,体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 "灵"与 "肉"两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是其它教育内容难以替代的。
        3、结果与分析:
        学生体育课的目的除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外,要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适应新形式下,综合性的人才,其中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体育课不仅要完成学习掌握体育和知识技能,发展体育能力,提高体能增强体质的任务,同时还要完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任务。体育课大多在室外操作进行,学生活动空间大,学习的机体又处在动态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频繁。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个性,思想,道德作风都比较充分地显现出现,这种体育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体育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为祖国,为人民锻炼身体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勇敢,果断,坚毅,自制的良好意志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好作风;有助于培养善于社会交往,融洽人际关系的良好品德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1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结合课的组织教法进行教育,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等。
        3.1.1建立课堂教学常规:
        课堂教学常规既是严密课的教学组织,保证教学正常进行重要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等好作风、好行为的途径。
        3.1.2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钻研教学内容,注意挖掘不同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育任务,将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有一部分思想性较强的:如我国体育的地位、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和目的任务;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形成具有比较直接的意义。另外,部分教学内容木身不具有明显的思想性,但是在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能够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灵活、机智、果断、坚毅、自制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维护集体利益忍受好品德。
        3.1.3结合课的组合教法进行教育:
        体育课中教师通过安排与调动队伍,组织学生布置与回收器材;分组练习;要求学生互帮互助等学习措施等,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另外,通过简明约有启发性的讲解,以及传授自学、自练、自评、创新方法,对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3.1.4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在体育课中,由于外部客观条件如天气、温度、场地、器材、教师、学生因素的多变性,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教师事先未预料的事件,如一个学生在受伤的条件坚持练习;空中一架直升飞机飞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等。体育教师耍善于利用这些突发事件进行教育,对于积极的突发事件,要发掘时间蕴涵的闪光成分,及时加以强化;对于消极的突发事件,教师善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往往取得一向不到的教育效果。
        3.1.5充分发挥学生集体作用:
        体育教学内容有很多是要以团队形式参与的。团体操、球赛,乃至一场仅需几分钟时间的拔河赛,每一个成员都置身于一个集体之中,团队胜利了,大家分享集体的荣誉;失利了,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责任并进行自省。团队荣我荣,团队耻我耻,从而培养他们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领悟,他们的心胸越来越开阔,装在其心中的不只是个人,而是集体,乃至世界。他们因此善于处世,善于为人,乐于奉献,从而极易融合于社会,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班级集体,小组集体的构成及成员相互间的关系,对每一位同学都具有潜在的、重要的影响。体育都要注意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平等和谐、奋发向上的班级集体和小组集体,并充分发挥班级集体、小组集体的力量,如正确的集体舆论、集体荣誉感、集体归属感等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2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3.2.1严格要求与热爱学生相结合:
        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严格要求主要是指明确向学生提出学任务、组织纪律、行为等方面眼球,并要求严格遵守。热爱学生是只所有的要求都不是为了压抑学生,而为了学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学生各方面更健康的成长,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要耐心说服,启发诱导,使学生将遵守纪律、完成任务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3.2.2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在体育课中,思想品德教育要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注意运用正面典型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并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期望的品质与行为。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批评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在批评教育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关心帮助爱护学生出发,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家庭与社会背景及个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从这些实际出发,如对小学生应较多的运用具体生动典型的事例,正面引导,从一言一行作起,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中学生应较多地讲清道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自觉地按正确的方向规范言行。
        3.3教师要以身作则:
        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文化修养、道德风貌、意志品质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首先要能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徒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要首先不做。
        3.4逐步提高要求:
        学生的良好品行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塑造、逐步提高的过程。


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曲折的过程,加上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出现不稳定思想是正常的,体育教师要逐步提高要求,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品行的养成从不自觉到比较自觉、从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转变。
        3.5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为了培养、造就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木人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实践中,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归纳出以下八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3.5.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讲解、座谈、讨论、谈话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的认识,影响学生言行的方法。运用说服法应注意:
        3.5.2说服教育法的具体运用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要结合学生的思想与认识实际,深入浅出,以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3.5.3运用座谈与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深入展开讨论,交流思想,各抒己见,逐备,作到 "对症下药"。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应满腔热情,亲切、真诚、坦率、以此赢得学生的信任。只有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教师的教育引导才能取得效果。
        3.5.3谈话(个别谈话)是说服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好充分的准备,作到 "对症下药"。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应满腔热情,亲切、真诚、坦率、以此赢得学生的信任。只有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教师的教育引导才能取得效果。
        3.5.4情感感染法:
        人的情绪和感情总是相互感染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情绪活动。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常常以情感相互沟通,往往有意无意地受到情绪感染,所以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以自己健康愉悦的情感和言行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从而把教师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动机和需要。为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教师要关心和尊重学生,入情入理方能入心,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使两者相互沟通,情感交融,道理才能被相信和接受。
        3.6示范教育法: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示范作用常常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教师无小事,处处时光楷模",作为译名体育教师工作只有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德才兼备,事事做学生的榜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望,得到学生的热爱和爱戴,才能保证德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3.7树立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模范行为和典型事迹,给学生以正面教育影响的方法。青少年儿童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榜样对他们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运用榜样时应注意:
        3.7.1.教师要以身作则。体育教师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最熟悉、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风貌等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模仿内容。因此,教师要注意严于律己,良好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7.2.充分运用典型的、感人的行为与事迹感化学生。根据青少年儿童敬仰英雄、崇拜名教练、名运动员、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的特点,教师要以一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教师、科学家、文学家的优良的高尚的道德情况,坚持意志方面的感人行为和事迹来教育
影响学生。
        3.7.3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活榜样。在教学过程申,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一些闪光的人与事,并及时给予发扬光大,号召其他同学学习这种好的行为、好的品质。
        3.8评比竞赛法:
        评比竞赛法是通过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思想品德作风的表现进行比较和评价,激励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的方法。运用评比法应注意:
        3.8.1评比竞赛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要明确进行思想品德作风的评比,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和激励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在于惩罚学生。评比要以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更好完成学习任务为前提。只有这样,评比才能真正发挥共教育作用。
        3.8.2评比竞赛要有明确的标准。正确评判出行为的优劣必须有明确的、学生完全理解而且能接受的标准。只有学生明确知道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并且努力去干该干的事情的时候,评比才真正产生效果。
        3.8.3要客观公正的评判。体育教师要以评比标准为准绳来评判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的行为表现,并且进行比较分析,保证评比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
        3.9奖惩法:
奖惩法是给予学生的良好行为肯定性评价,不良行为否定性评价,鼓励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的方法。运用奖惩法应注意:
        3.9.1无论是运用奖励还是惩罚,都要了解情况,核准事实,并了解原因,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
        3.9.2以奖励为主,以惩罚为辅,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奖励,实际上也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有效抑制,所以要以奖励为主,但是,表扬不能过分夸张,批评要注意方法,便于学生接受。
        3.10意志磨练法:
        体育教育、训练一般都在室外运动场上进行,经常受到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都比较差,没有室内运动场所,无论是酷暑、寒冬,体育活动都要在室外进行。这样,意志品质教育就显得更加突出,夏季烈日炎炎,往往不运动就汗流浃背。这时候学生的情绪、组织纪律性往往比较差,不爱联系,注意力分散;冬季寒风凛例,学生往往学习情绪低落,常常是缩手缩脚,棉帽、口罩、大衣,装备"齐全,再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与酷暑、严寒做斗争,不向困难低头,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好方法。如在完成动作基木,难易程度,运动负荷的"量"和 "强度",以及器械的高度、重量、数量等方面,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加大难度,这不仅能更好地巩固和提高体育技能和运动水平,而且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忍不拔、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3.11自我教育法:
        没有自我教育法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来说 ,很多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来实现的。强调自我教育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精心的指导他们。首先要使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目标,使他们把学校的培养目标同个人的成材目标结合起来,把体育教学同他们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从而把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与远大理想紧密联系起来,加紧自身锻炼。强调自我教育不能造成失控状态,要教育学生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通过自我教育 "战胜自己",用约束力量使自己走上正确的轨道。教师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才能善于抓住实际,并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卓有成效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活动不能求形式上的热闹,事后要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活动成为连锁性的教育过程。
        任何思想道德教育方法都不是鼓励存在的,它们之间往往相互交叉,互为条件,在实际运用中不能简单地采用一种方法,应充分发挥多种方法的综合效应。
        以上是本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研究和探索,愿与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深入探讨,以便具有效地发挥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
3.冯华,《儿童德育概论》,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6月
4.王炳仁,《道德启蒙教育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