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的实践课程的研究与改革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桂邦豪 (通讯作者)赵永红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应用性本科应运而生。

广西藏族自治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桂邦豪  (通讯作者)赵永红  54100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应用性本科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呼唤,全国近一半普通本科院校将逐步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本文指出现有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体系。
关键词:知识体系;大学转型;应用型本科
        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课程衔接和毕业目标现状出发,找出困扰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难点,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连续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验证了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性。
        一、明确应用型本科的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自老高校所办的技术学院、高职升本院校、某些部属专升本院校、师专升本变为多科性学院。在特定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是具有特定内涵的一种概念,它既与传统本科教育不同,也与高职高专教育不同。应用型本科应当遵循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律,同时要在培养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类院校既不能借培养本科层次的人才之说沿袭普通本科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借突出技术应用之说而削弱基础理论的教学。因此,任何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借口,随意降低质量标准的理念与行为都是不正确的。这类院校要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监控;其毕业生一般授予学士学位;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比专科毕业生具备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更易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总之,应用型本科教学比专科教学的要求更高,既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又要具备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应当具有突出的技术应用特征。所谓技术应用特征,是指这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不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建设、生产、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院校的培养模式,应当始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精心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方案,构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二、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标准
        应用型本科既具有本科教育的共性,更注重其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由于它的培养目的是培养以生产一线工程师为主体的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调查,要求这些人才应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知识面、较强的工程综合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科技应用、技术推广和技术转换能力。因此,这类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然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处于高考招生录取第二批次。这部分学生素质比起一本院校来说是有差距的,具体体现在:知识面不广、基础欠扎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类本科院校的 学制同样也是四年制。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特点是:要求高、基础差、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两方面教学任重道远。因此,必须应用现代教育理 论认真建立课程标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在具体课程知识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采用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三、引进三课堂联动教学实践
        1、夯实学生基础
        在引进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时,要求高校教师需在强调系统性、普适性的基础上,挖掘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校友生涯典型案例,并将其纳入生涯教育通识课程体系中,构建典型案例引导式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案例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前的设计与安排,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我的专业如何选择”“我对专业的了解情况”等问题,学生可积极发散思维,探讨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即针对今后专业就业领域,形成案例问题,引导学生自由提出创业想法或研究方向,引发无限联想,从而诱发学生更多的创意及灵感,帮助学生夯实通识基础。
        2、重视生涯体验
        三课堂联动中,要求高校注重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探 索企业最看重的、学生最需要的职业发展能力,进行体验活  动设计并实践,如压力管理、团队合作、生涯决策、职业素养 等,形成系统的生涯体验教育模式。高校教师可在职业生涯  规划课程教学中开展职场模拟活动,由领导者带领学员进 行一个职场模拟项目,组成 20 人为一组的小团队,分工进行职场模拟,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定期组  织沉浸式体验活动,比如设置职业生涯体验月,与社会企业 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使学生对自我目标进  行准确定位。另外,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定期举办创业大  赛,鼓励学生将创新创意类作品、创业实践类经验形成参赛 作品,做到以赛促学。
        3、实现职场探索
        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职场探索。这一环节要求高校须在实现社会化、实践性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零距离”走访、职场人物访谈等活动,深入接触企业,认知职业,提升职业生涯适应能力。具体需要高校加强与社会相关企业的合作机制,构建校企长效合作体系,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感受;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企业信息并综合分析,让学生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就业择业打下实践基础。  同时,高校方面可邀请一定数量的职场人士,到校为学生讲解该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这一方式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理性对待就业择业。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对学生今后的求职之路具有积极引导作用,作为教师,应该做好课程系统优化工作,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教材与 社会中实用性较强的生涯规划资源,帮助学生理性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该课程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万军,王鑫,李佳,李岩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1(01):117-119.
[2]刘红梅,王晓.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才智,2020(27):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