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   作者:彭聪
[导读] 传统填鸭式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教学问题也日益暴露。正所谓因材施教,教师们在这一情况下延伸出了分层教学法,它是根据学生间的差异性所制定的教学方法。

成都东部新区福田学校   彭聪

摘要:传统填鸭式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教学问题也日益暴露。正所谓因材施教,教师们在这一情况下延伸出了分层教学法,它是根据学生间的差异性所制定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出了如下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策略
        近年来,通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应用该教学方法时也要注重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作者结合了教学案例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加以分析。
        一、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教学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数学学习基础也各有千秋。因而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积极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类别,并制定符合他们学习进度的教学目标[1]。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端正,对于数学教学的吸收能力比较快,成绩优异;第二类的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与能力较为一般,但学习态度端正。第三类的学生相较于前面两类的学生存有很大差异,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对数学学习也没有浓厚的兴趣,对待数学的态度也比较消极。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让每一个类别的学生都有学习目标,也可以减轻数学教师的教学压力。
        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时,因为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数学教师要先了解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进度。比如第一类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上一节课的知识,并且还提前预习了本章节的内容,听课时并不会感到吃力;第二类的学生也提前预习了,但是针对上一节课讲的知识点可能还存有些微的疑惑;而第三类学生不会提前预习,也没有完全学会或者压根没听懂上一节的内容。对此数学教师就要先复习基本内容,再展开新课教学,对学习进度慢的学生给予关怀,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对直线与圆的关系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定理有更清楚的了解。
        同时数学教师在课下还要成立学习小组,将不同类别的学生放在一起优劣互补,互助学习。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培养第一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重点提高第二类学生学习成绩,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励第三类学生认真听讲,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分层布置作业
        除了对学生分层划分不同类别,作业也应当分层布置,有不同要求,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
        课堂作业是用来巩固提高基础知识的,需要全班同学要共同参与完成。在学生做习题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要在同学周围来回走动,积极地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与困惑,与此同时,还要关注第三类学生,及时对他们做错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课堂作业。


在讲解习题时还要多多关心第二第三类学生,把简单容易的习题让他们回答,并提出表扬,把复杂点的题留给第一类学生回答,并在此基础上询问其他学生有没有新颖的解题方法,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是思维活跃也不死板,因此老师这样的举措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并能给学习较为死板的学生带来一点改变。
        而在布置课外作业时,除了必做的一些题目外,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有选择的布置一些符合他们能力的作业,并且不做强制要求,学生可以自行选做。比如在学习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除了完成相应的课后习题,教师还要给第一类学生拓展补充二次函数在实际运用中的习题,拓宽他们知识面,增强探索能力;给第二类学生布置一元二次方程跟二次函数的综合习题,可以在巩固所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对于第三类学生,要布置较为基础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作业,先学习基础,再增强应用。批改作业时,在最后给学生添加一句“你真厉害”、“继续加油吧”、“还能做得更好”等具有激励鼓舞性质的语言,或者是用比较可爱的笑脸图案进行表扬,这样做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情谊,并让学生对自己作业的批改结果有所期待。
        通过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分层布置作业这个方法的运用,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这样做使得学习能力较为一般的学生巩固强化了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得到了实际发展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潜能,并能认识自身的不足并有所改善。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2]。
        三、分层评价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主要体现,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消极还是积极的。许多数学教师并不重视教学评价,但是学生的学习体会与心情在教学中是有很大影响的。
        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学生在初次接触时会有点接受不了,搞不懂内容。这时,老师要用恰当的评价来调整他们的心态:一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觉得自己成绩好心态难免有些“浮躁”。这时教师要及时的提醒让他们不要过于骄傲,多练习一些三角函数的题;而对于那些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老师们要对他们有耐心,及时引导他们先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加以鼓励,增加学习动力[3]。
        教师还要注意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成果,科学的开展分层教学。在教学评价时要有针对的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将目光从只注重学习考试成绩转移到注重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是否进步上来,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可以对未来的学习做好规划。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因材施教”这一含义而运用的。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理科学习能力,还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数学教师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明.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读写算, 2020(21).
[2]刘艳.略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66-66.
[3]孙华东,杨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运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6):0009-0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