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精准扶贫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覃盛和
[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成效越来越显著,但是其会深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无法顺畅化的开展经济社会建设工作,农村也始终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薄弱之处,导致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较为显著性的短板问题。对此,需要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将推进精准扶贫与城乡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样可以更好的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创建更为科学、合理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共同富裕。

覃盛和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农村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成效越来越显著,但是其会深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无法顺畅化的开展经济社会建设工作,农村也始终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薄弱之处,导致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较为显著性的短板问题。对此,需要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将推进精准扶贫与城乡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样可以更好的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创建更为科学、合理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138-01

        1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
        1.1扶贫产业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
        创建贫困地区产业链体系是用来实行脱贫攻坚胜利的关键点,要整合贫困地区的产业链,同时延伸并扩大产业链的规模,这样可以更好的带动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该区域人民的经济收入,让其具备一定的致富本领,保持乡村振兴资源和精准扶贫之间的有效衔接状态,提高农业产业质量。现阶段,我国一些农村区域的扶贫产业规模会比较小,且销路匮乏,自身的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甚至还会出现一系列的产品同质化问题。想要打破这一发展局面,就应当帮助农民突破增产难增收的瓶颈。政府以及社会要保持通力合作的状态,纷纷贡献出自身的力量,探索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新商机,打造出产业振兴和精准扶贫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摘掉贫困地区的脱贫帽子,合理的使用扶贫资源,让其由精准扶贫产业更好的过渡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产业是开展乡村振兴产业的基石,乡村振兴要借助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拥有的产业资源,挖掘该区域的发展特色,展现出农业生产质量的优势,同时将网络营销效益和现代规模化生产结合在一起,予以其技术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撑,持续化的推进农村的改革,打破并消除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对其发展功能进行转化,释放改革的红利,搭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衔接的桥梁,使得制度及政策的优势都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来,共享乡村发展的红利,创建乡村产业振兴的载体,让其机制都能够长效的贯彻并落实下去,保障社会资本和帮扶主体等的利益连接状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让新型的工作模式能够落地生根。
        1.2双轮驱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地域文化特色十分的浓郁。农村区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其在历经多年的生活实践当中,可以逐渐衍生出极具特色的东方农耕文明。


在现阶段,某个社会时代的变迁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的积淀,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的作用,需要将农村区域优秀的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创建出极具乡村特色的产业新业态,强化文化育人的精神动力及动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全面振兴的价值,大力开展贫困区域的文化扶贫事业,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扶贫文化的宣传力度,持续性的传递新的发展希望及目标。把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内容统一协调、相互配合,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最大的力度构建全社会扶贫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1.3加快生态环境整治
        2013年,我国党和政府相继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性发展的一系列目标,有序化地推进各项政策,贫困人口的数量也以年均1000万的规模逐年递减,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状态。2020年是贫困地区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应当巩固贫困的成果,以其为基准,延续发展精准扶贫政策,保障农村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治理有效性,持续深化精准扶贫政策。一些贫困区域在经济发展时期,对于生态环境及生态经济的认知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也不够完善,需要对其经济发展的共融性及协调性进行科学化的整合,保证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连接的紧密程度。首先,需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延续并持续精准扶贫,其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度会比较差,人为因素也会对其形成一定的破坏及干扰,导致贫困区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一种最弱化的状态,这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形成不良的影响,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度,完成系统性的工作任务,大力发展可持续性的产业。科学性的规划,借助生态资源,提高生态产业发展的价值,将秀美的绿水青山转变为可持续化发展的金山银山,明确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实现乡村振兴的生态环境保障目标。
        2结语
        乡村振兴下的生态环境和精准扶贫下的生态环境连接十分的密切,且二者都有着较为显著性的差异性特征,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就是为了达到脱贫的目的,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安全。但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人们可以在脱贫之后持续化的发展,注重环境的构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全面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供给生态环境方面的保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底线思维,系统化的开展生态振兴工程。让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更好地衔接在一起,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质性问题,凸显出以人民为服务中心的发展观念,深入到贫困地区,落实各项扶贫工作,显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初衷。
参考文献
[1]农民科技素养与农民增收互动研究——福建连江县调研[J].温福英,黄建新.科技和产业.2011(10)
[2]安徽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研究——基于新农村建设平台[J].陈学云.学理论.2011(13)
[3]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良性互动研究[J].马丛,翟广.今日财富. 2016(11)
[4]驻马店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研究[J].陈晨.企业导报.2016 (01)
[5]新型城镇化下村民自治与产业发展互动研究——以河北为例[J].李东雷.农业经济.2016(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