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的分析和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林东明
[导读]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堂而言,这是一个依托于儿童的日常生活、致力于培养学生优良品德,且为培养生活充满爱和激情的健康儿童的道德教育课程。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林东明   广西博白县博白镇第三小学  广西  玉林  535760
【摘要】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堂而言,这是一个依托于儿童的日常生活、致力于培养学生优良品德,且为培养生活充满爱和激情的健康儿童的道德教育课程。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分析和探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166-01

        引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反馈情况进行有效地总结和分析,掌握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整合。在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和共性的情况下,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分层,全面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架构和流程,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手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还需要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阶段性目标,科学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将其融合和贯彻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德,同时也能为后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入开展,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
        (一)课程认知不足
        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能够发现部分教师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思维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偏重于课程内容讲解,较少向学生传递思想观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加强教材内容识记,对学生提出的有关话题或内容并不关注。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每天都能从网络获取大量信息,轻松提出反驳课本内容的例子。面对充斥在学生周围的各种负面新闻,教师选择“掩耳盗铃”,只要求学生牢记课本内容,难以使学生得到内心触动,造成课程教学难以起到促进综合素养发展的作用。
        (二)理论实践脱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需要使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还要在行为上学会自我约束,积极践行学习到的理论观念,通过实现知识内化形成各种技能。但实际课堂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造成学习的理论缺乏说服力,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的同时,也难以真正促使学生完成行为转变。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单纯依靠多媒体等形式开展教学,使传递的理论仿佛是“空中楼阁”,缺乏学习价值。对于学生来讲则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导致学生对理论理解始终停留在浅层,难以根据深刻体会形成坚固思想堡垒,造成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的分析
        (一)组织社区实践活动,打造学生的公民意识
        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社会结构特别是微观的人群结构出现的变化,过去充满浓厚人情气息的单位小区、自然村落被新的地产小区所取代,人和人之间出现了疏离感,特别是现在的邻居和过去的邻里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逐渐失去人际交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掘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注意强化学生的这种本质属性,为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提供尽可能的条件。
        (二)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般而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契合,但由于教材篇幅和课时的限制,无法更加全面、立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而在学生的学习趋于综合化、个性化、全面化的情况下,较为固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难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基于此,教师就需要立足于教学现状,对当下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分析,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方向和指标,有效地进行创新、拓展、整合、优化。此外,教师也需要掌握各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近况,导入具有较强教育性、价值性的优秀教学资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同时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
        (三)开展个性教学
        课堂教学并非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得到提升,能够自觉将知识内化,转化为技能,得到综合能力培养。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开展个性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主动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和积极态度。例如,在学习有关网络安全的内容时,考虑到小学生大多喜欢通过QQ、微信等途径交朋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享网上交友经历的小组讨论活动,由学生各自讲述网上交友故事和自己总结到的常识。在了解各种经历后,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到网络交友的虚拟性,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学会在网络中加强自我保护。完成个性化课堂的打造,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合理引导,能够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学习和转化,得到技能扩展,最终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结束语
        总之,道德与法治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和道德相关的知识及理论,更在于将相关意识内化成为他们素质的一部分。实现这一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更多地走进大自然、走近他们的身边的社会,让他们所感知的知识在思维和情怀层面得到升华,实现新课改“热爱自然”目标要求,为祖国培育更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庄秀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J].好家长,2020(76):61-62.
[2]唐敏琪.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幻画报,2020(08):135.
[3]毛群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的方法探究[J].新课程,2020 (2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