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文本资源,落实习作教学———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习作空间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阳丽
[导读]

阳丽   什邡市朝阳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163-01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习作的具体建议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另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提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不难看出,语文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拓展学生的习作空间,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就地取材,并要根据具体情况,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学生通过这一平台,扩大写作的空间,激发学生对习作的满腔热情。
        那么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作文的源泉呢,下面仅以三年级为例,针对“巧用教材文本资源,落实习作教学”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善读巧写,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语文教学必须凭借听说读写的方式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考虑读写结合,甚至在每一篇课文的语言训练中都要见缝插针地渗透写作训练。读写结合关键要做到读与思、读与说,读与写的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教师在操作时应创造性地运用,做到“因课制宜”,合理安排。可以在文本的“留白”处写。课文常因表述需要而对某些内容有所省略,这些“留白”处,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应适当地让学生依据文意发挥想象,对课文进行延伸拓展。
        案例:如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抓住文中两次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第一处:“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联系文段想象此时的鸟儿会在心里想些什么?第二处:“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想:_______________)”就飞走了。让学生联系全文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说说鸟儿这一次又会想些什么?在完成这两处留白时,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可以用说的形式表达,也可以用写的方式表达。这样,将读说写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既体会了文中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的能力。
        二、续编故事,点燃写的激情
        童年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年龄,如何扶持他们的自由天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力,挖掘其内部灵性,使其更大地生成和发展,这是教育的目的和责任所在。故事无论对于哪个阶段的孩子,都是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案例: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时,当学生充分感受了老屋的善良之后,我请孩子们接着老母鸡部分“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续写故事。孩子们驰骋着自己的想象,围绕着“老屋的善良”续编了一个个内容不同的、精彩的、感人的小故事。


看到孩子们的作品,我情不自禁地借用李吉林老师的话来表达我的心情:“我看到一对对想象的彩翼,伴随着情感和理想展开了,起飞了,越过时间和空间,与天地交往,与未来相见。我领悟到,这儿时想象的翅膀,这幼小心灵的彩翼,闪烁着智慧,蕴藏着理想,作为老师,我该十倍地珍爱它——为之鼓动,为之指引航程。”
        三、例文仿写,指引写的方法
        季羡林先生说过:“作文是从借鉴和模仿开始的。”叶圣陶先生也道:“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技巧。”这两句话揭示了语文教材文本的“可模仿性”。所以我们首先把文本当成“范文”或“例文”,在习作中,可以照着去做,但又绝不是照着去抄。我们所仿照的是范文的方法,探究的也是方法,最终还是“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技巧”,让学生通过“读”来实现“写”,这就是文本的“可生成性”。
        案例:在教学第五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重点训练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作文。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这一段为例,学生理解了这一段话通过写“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说明“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在这里,我借助教材提供的四幅图片进行了一个小练笔:请仔细观察图片,展开想象,仿照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写。学生会把自己观察到的、心里想到的,巧妙地用书中的句式表达出来,学生在模仿中掌握了写的方法,知道了该如何写。
        四、落实口语交际话题,丰富写的内容
        第五册语文教材为孩子们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我的暑期生活、名字里的故事、身边的“小事”、请教,类型非常丰富。利用这些口语交际话题,我们让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行观察、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举行交流会、评价等,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逐步提高了思考、整体构思以及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也拓展了学生的习作空间,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材料进行习作,可以写物,可以写事、可以写活动纪实、可以写活动感受等。
        案例:教材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话题“名字里的故事”。
        课前,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份调查表,让孩子们搜集相关的资料。一是建议孩子们向家人了解自己名字、家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二是建议孩子们通过上网浏览或是查阅报刊、书籍,了解中外名人的含义和文化意蕴。课始,我将全班学生的名字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名字的由来,在这样的过程中,介绍自己,了解他人。课中,我给孩子们创设了更多的交际情境:个体面对全班同学的交流;同桌之间的交际;学习小组之间的交际。让听众对讲述的同学进行评价,将“小群体交际”和“全班交际”结合起来。课后,让孩子将获得的信息讲给家长听,又一次将交际情境转化到生活中,使交际为生活服务。最后,让孩子们根据本次活动内容,从中选取材料进行习作练习。孩子们落笔的角度各有不同,如《我名字的来历》《妈妈的期望》《我是小小调查员》《最牛的“李白”》《有趣的活动》等。
        总之,巧妙利用教材文本资源,落实写作教学的方法还很多,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深入挖掘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