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唐姣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期   作者:唐姣
[导读]

唐姣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157-02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其核心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们从掌握简单的理解、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开始,逐步拓展到的空间想象、抽象、归纳、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多层次训练,拓宽孩子思维能力的延展性和弹性,让孩子有独立的思考、判断分析和解决能力。数学阅读可以通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加工、筛选、整理,经过内化建构成数学方法,是一种进行数学思维建构的有效形式。然而实际生活中,很多人总感到阅读就是语文学科的事,并不能很好地将阅读与数学学科相结合。
        一、数学阅读的目的意义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具有准确、简练、抽象和符号化等特点,掌握数学语言能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揭示事物本质,有利于思维发展。数学教学过程伴随数学语言的学习,数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由此可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其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数学阅读的现状
        小学阶段家长们比较注重孩子们艺术特长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孩子们阅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本人任教学校一至六年级近300多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课外在阅读方面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整体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学校虽建有图书馆并配备了大量图书资源,班级也设有图书角,但数学方面的阅读书籍既少也不一定适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比如热门读物不多、阅读难度不匹配、学生可选余地少图书借阅管理手续繁杂,又进一步降低了图书流通率,甚至有些班级为了图省事,干脆将图书角当成了摆设。二是学生阅读书目基本以文学故事、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类为主,学校在开展书香校园、演讲、朗诵、手抄报等评比活动时往往也忽略数学学科的参与。因此数学学科的课外阅读氛围较差,学生明显缺乏阅读兴趣和积极性,阅读时间明显不足。三是阅读方法掌握不够,方法缺乏针对性,阅读习惯尚待培养,自觉意识尤需加强。四是部分教师不敢放手让低年级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课堂上往往听的多,读的少。因学生阅读能力较差而造成读不懂数学题、不会分析、不能理解的现象普遍存在。以上情形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中的阅读内容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数学的实用性,留下了许多经典数学著作。如“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今有垣厚十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九章算术》中“老鼠打洞”问题)这些经典著作语言准确精练、表述生动形象,要学习这些经典数学著作,首先就得过阅读关。古时尚且如此,现代也是一样。我国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涉及阅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数学定义和概念的阅读理解。通过列出事物的基本属性来描写或者规范概念的意义,语言简练而准确,不得引起歧义。文字题的阅读理解。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学习全程,四则混合运算文字题是学生最容易混淆,错误率最高的题型,它将直观的算式题改变成文本信息呈现出来,学生要读懂隐含的文本信息,明确计算顺序和逻辑关系。应用题阅读理解。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文字进行描述,通过设定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让学生阅读分析求解顺序,表达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逻辑分析和思维建构。看图题阅读理解。语文中看图写话、看图作文是一种情景再现,数学中的看图就是数形结构演变、逻辑思维的再现,从直观的实物示意图形,再到线段图、几何图既能实现直观到抽象的转化,同样也能实现互逆过程。
        四、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多措并举,创设全程阅读氛围
        1.借助智慧阅读平台,开展课前阅读。


日常教学,我充分利用了智慧阅读平台的海量资源和“一屏三端”功能,学生在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课前预习时,可先自行阅读每课时中的“读一读”、“童话故事”和“图书推荐”中的书籍,如: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长度单位的童话故事《小淘气的奇怪梦》和《国王的新衣有多长》,让孩子再阅读中感受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感念。又如:再教学《认识时间》时,让孩子课前在“学习通”上阅读《数学帮帮忙:上车喽!》和《赶不上的轮船》两个小故事,让学生了解认识时间的重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挖掘教材阅读内容,重视课堂阅读。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是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精心编写而成,教材中的许多经典例题都已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教材本身就极具阅读价值。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阅读资源,针对教材中“你知道吗?”我国古代数学知识、小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阅读氛围营造中渗透思想数学知识。
        3.推荐优秀数学书籍,拓展课外阅读。我还借助歙县智慧阅读平台的海量资源,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分级推荐数学方面的优秀课外书籍,如《吉莉娅数星星》《100层的房子》《小小牛顿•比比看》《数学思维游戏》《数理化通俗演义》这些课外数学书籍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再阅读中快速成长。
        (二)齐抓共管,提高全员阅读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通过阅读生活中一些真实而有趣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数学知识,走进数学殿堂。比如:生活中的“节能问题”,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要做到节能必须做到哪几点,然后让学生再阅读的基础上,算一算,达到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目的;又如:日常存款问题,可让学生阅读如何合理存款的资料,从而取得最大收益,财富最大化对学生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如:超市“打折问题”,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打折方案,采取哪种方案才能享受最大的折扣优惠学生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战”体验,对生活中数学问题就会深刻理解,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必定有新的认识。
        2.适度表扬鼓励,提高阅读兴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一定会身心愉悦。对于在数学阅读方面的自觉行为,要适时从语言、神态、肢体、表情或物质方面给予激励,积极的评价更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劲头。
        3.开展多种活动,保持浓厚兴趣。教师在规划教育教学活动时,可将数学阅读活动融入教学计划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如:“讲一个数学故事”“编一份数学小报”“写一篇数学阅读日记”“演一道经典习题”等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多思多想,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首先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听有声阅读和看绘本相结合,在学校听老师阅读,居家听家长阅读。高年级既可以教材为主自学式阅读,也可根据教师推荐或自己兴趣选择优秀课外书籍,要坚持每天阅读、持之以恒。
        2.其次要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同一知识点的计算题正确率很高,判断题、文字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时却很低。究其原因发现:这些学生已经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习题、误解题意、看错数字造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阅读习惯,从而杜绝上述情况发生。
        3.最后要养成理解思考的习惯。古人常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主动质疑问难是积极思考的体现,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大胆质疑问难、积极思考,还要积极创造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实践——表达——总结”的环节,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形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数学思维逐步递进,反复转化形成内在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