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1期   作者:刘晓鹏 邹于鹏
[导读] 目的:本次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治疗
        刘晓鹏 邹于鹏
        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 辽宁省大连市116041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治疗,对其治疗临床疗效予以探究。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筛选自2017年3月份到2020年6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尿激酶动脉内溶栓);对照组(47例,静脉内尿激酶溶栓)。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 NIHS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有意义。结论:此次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NIHSS评分,该治方法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予以推广。  
【关键词】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由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减少局部血容量和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从而导致局部神经细胞和脑组织受损[1]。多数发病较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大约60%的患者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本次研究中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筛选自2017年3月份到2020年6月期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治疗,对其治疗临床疗效予以探究。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筛选自2017年3月份到2020年6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尿激酶动脉内溶栓);对照组(47例,静脉内尿激酶溶栓)。2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较小,无统计学含义P>0.05。基础资料:实验组性别(男23例,女24例);年龄(67~89岁,平均年龄75.32±4.65岁)。对照组性别(男22例,女25例);年龄(66~87岁,平均年龄74.37±4.75岁)。上述患者均满足本次研究标准,且自愿参加。该研究满足伦理审核标准。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药物信息: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742;1万单位。使用将100万U尿激酶加入到150 mL生理盐水中予以混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实验组经右侧股动脉采取经皮穿刺技术予以穿刺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选择性接近相应阻塞血管,同时将微导管置于开口位置。若无阻塞血管,则在相应的供血动脉予以注入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742;1万单位,加入到60 mL的生理盐水予以静脉点滴,并且每隔10分钟观察有无再通的情况,若有血管再通,则需要立即停止治疗。若在采取24小时的溶栓治疗后患者没有发生并发症,则给予患者头部MRI检查。对于无脑出血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药物信息:华东医药(西安)博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2718;25mg 。患者每天口服300mg,在治疗10天之后将剂量更改为每天100mg。
1.3 疗效标准
    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 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大于5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大于3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小于3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数据输入到SPSS25.0软件中予以分析, NIHSS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治疗有效率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45/47):显效23例,占比48.94%;有效22例,占比46.81%;无效2例,占比4.2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85%(38/47):显效16例,占比34.04%;有效22例,占比46.81%;无效9例,占比19.15%。χ2检验值:治疗有效率(χ2=5.045,P=0.02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有意义。
2.2 NIHSS评分
        实验组NIHSS评分为(6.78±1.34)分;对照组 NIHSS评分为(11.34±2.35)分。t检验值:NIHSS评分(t=11.556,P=0.001)。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有意义。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中的常见的脑卒中。它是由患者大脑中的动脉闭塞引起的局部缺血或局部梗塞[2]。缺血和缺氧引起的周围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多数梗死部位在大脑中动脉。血栓塞最可能在该区域形成。在有效时间窗口的6小时内进行治疗,可有效恢复脑组织的缺血状态,增加再灌注,并改善梗死面积和梗塞程度[3]。
        动脉介入治疗是采取经皮穿刺技术以及DSA图像监测和跟踪,在将微导管输送到脑血管后,在动脉的梗塞区域进行选择性溶栓治疗。 研究表明,接受动脉介入性溶栓治疗的患者的再通率约已超出60%[4]。从而采取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以迅速促进坏死区域的血管再通,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加快脑细胞的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5]。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有意义。经此次研究结果对比可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动脉内溶栓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静脉内尿激酶溶栓。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NIHSS评分,该治方法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明叶, 洪坦娟. 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20, 020(021):229,231.
        [2]马箭. 脑动脉介入溶栓手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当代医学, 2020, 83(32):130-131.
        [3]黄燕波.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纤溶活性水平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601(13):30-32.
        [4]李小龙, 谢媛.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武警医学, 2019, 300(02):61-64.
        [5]赵红领. 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 2019, 39(03):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