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涵婧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通过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调查患者基本的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对症用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女性患者(P<0.05),21-63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20岁、≧64岁的患者(P<0.05),≧64岁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20岁的患者(P<0.05),口服用药所占比例小于静脉用药(P<0.05),给药300mg剂量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200mg、400mg以及600mg剂量(P<0.05),联合用药的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单一用药的患者(P<0.05);不良反应情况有过敏性休克、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停药和干预后,有65.00%的患者恢复了正常,20.00%的患者有所好转,15.00%的患者无明显缓解(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的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很多,但在临床上让患者维持合理的用药可以充分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的预后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分析
左氧氟沙星属于要一种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性和较大的组织药物浓度,该药物与很多药品进行联合使用,并不存在交叉耐药反应。近几年来,左氧氟沙星已经逐渐在临床上被应用推广,左氧氟沙星在喹诺酮类的药物中,属于最易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所以服用左氧氟沙星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加。因此,理应重视左氧氟沙星用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同时关注其耐药性,促使该药物在临床上能够被合理的使用,从而减少左氧氟沙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基于此,文主要对我院80例通过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的患者展开了分析研究,之后评估这些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合理用药之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通过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为:自2019年3月--2020年7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5.25±3.42)岁。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该药物的用药方式如下:(1)口服:0.1g/次,2-3次/天,每天服用的最大剂量为0.6g,且这是分三次服用的剂量;(2)静脉滴注:0.5g/次,1次/天;
1.3观察指标
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氧氟沙星的用药情况、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对症用药后的疗效,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3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n/%)来表示,根据χ2值实施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意义。2、结果
2.1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见表1
注:与其他同类指标相比,tP<0.05
2.2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
3、讨论
左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抗菌性作用,在临床上常用在由敏感细菌而导致的呼吸系统感染类疾病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类疾病等病情的用药中,能够起到抑菌的效果。但如果左氧氟沙星的用药不合理,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从而导致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增强,固理应对此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所得到的指标中可知,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女患者,且21-63岁患者中最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指导患者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时,要参考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用药方式进行调整;同时静脉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口服用药,给药300mg剂量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相对较高,联合用药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理应对左氧氟沙星的用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要加强注意联合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另外,通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后,皮肤及附件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一般停药后,大多数可自行恢复。
所以为了提高左氧氟沙星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理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等基本指标对用药剂量和用药方式进行调整,建议病情较重的患者直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待患者病情改善后,可改成口服用药。同时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使用情况,如果一定需要联合用药,建议保持左氧氟沙星不和其他药物混为一瓶内,也不可用同一个输液管给药,要分别用药。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的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很多,但在临床上让患者维持合理的用药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的预后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夏荣芬,刘洁.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效果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04):148-149.
[2]许华婷.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4):125-128.
[3]顾晓莺.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7):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