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开放空间安全城市设计—以青岛市城阳区盈园广场为例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4期   作者:  李洋洋、李宗霖、宋泽军
[导读] 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教中心,具有人口集中、建筑集中、生产和商贸集中、财富集中的特征,也是灾害、事故等安全威胁因素较为密集的领域。
        李洋洋、李宗霖、宋泽军
        青岛农业大学  266109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安全城市
        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教中心,具有人口集中、建筑集中、生产和商贸集中、财富集中的特征,也是灾害、事故等安全威胁因素较为密集的领域。自古以来,“安全”始终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的基本属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威胁城市安全的因素不断涌现,城市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以往城市灾害规划仅限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随着城市安全局面的变化,工业污染、城市犯罪、新型流行性疫病造成的危害事件频频发生,城市物质空间的防灾功能逐渐受到重视。
1.1.2选题来源
        该项目选择青岛市四个区代表性的的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最终设计方案以青岛市城阳区盈园广场为主要调查及设计场地。项目从空间规划及设计角度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如何减少建成环境的灾害弱点,增强防灾能力,环境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开放空间等系统和功能、构成、使用等组织要素,从物质空间规划上增强城市空间的适灾、容灾能力。                
1.2研究目的
         1、根据场地现有情况,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设施设计与设置,,实现场地具有防灾性功能,使其建造成一个防灾型城市空间。
         2、使公共开放空间兼有防灾避难的功能,平时供居民体闲游憩,由城市难场所的所有权人或者授权管理者管理.灾害发生后启动公共空间的避难与救援机能,发挥城市避难场所的作用.使城市避难场所规划建设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3、提高市民防灾性意识,提高场地知名度宣传教育,使灾难来临时居民能够更好的利用场地达到避难效果
    1.3研究内容
        公共开放空间安全属性分析。包括行为安全策略:根据公共开放空间中人的行为习性及各类行为事故的发生规律,对空间环境的组织设计研究。
        防卫安全策略:从物质空间层面考虑共公共空间犯罪的防卫安全设计和针对恐怖袭击的防卫安全设计研究。
        灾害安全策略:主要以灾害学、环境灾害学及防灾减灾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公共空间与建筑、土地利用等空间要素的关系及对于公共开放空间减灾职能及城市灾害的影响,寻求相应的设计策略。主要有灾害调节设计、灾害缓冲隔离设计、灾害避难救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安全设计需要关注人们的心理安全问题,在设计上考虑到人的心理感受,并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安排以满足人们的心理安全感。在行为心理、功能设立、亮度设计装饰设计等方面予以有效改善;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满足人们的“安全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公共开放空间特别是人流密集的公共空间,其自然监视强度高、社会盲区较弱,因而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但由于恐怖袭击、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等情况出现,公共空间的可防卫性与防灾性也应给予高度关注。防卫空间大多集中在社区和建筑的防卫性,而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防卫性景观设计则较为缺乏。在国内景观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对公共开放空间的可防卫性研究也极为欠缺,对人为意外事件的防卫研究尚属空白。
        防灾避难城市开放空间可利用防灾绿地的设施提高其防灾性功能,一类为在城市公园中能够直接发挥防灾作用的设施,被称为防灾相关公园设施,另一类为一般的城市公园设施,但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起到作用,被称为其他的防灾活用公园设施。


 
1.4技术路线
1.对目前国内外城市对防卫防灾要求和规划以及景观设计方式方法进行调研和文献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详细归纳,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创新。同时,对城市居民进行调研,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
2.根据《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进行规范化设计。
3.对青岛盈园进行实地调研勘察,了解青岛当地开放空间的形式;
4.防灾公园的种植设计,除了主要有形成燃烧阻止绿带栽植,避难广场栽植外,还有地标在栽植和诱导栽植,以及安抚受害者心灵的园艺疗法栽植等。
1.5相关概念界定:
        1.5.1安全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
        本文认为的安全城市是指以生态的价值观,运用景观方法,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构建,将自然生态过程与城市空间、功能相结合,从而发挥出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对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等具有有效的抵御能力,同时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为城市提供良好秩序、舒适生活空间和人身安全的地域社会共同体”。
        1.5.2安全城市开放空间的特点
1.在场地设计工作层面,控制安全距离、控制交通出入口、照明设施、设置防护设施、在设计中选择防滑防护材料等功能性上防卫防灾设施在具有坚固性的同时还具有耐久性;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还符合经济性要求。
2.减少人在行走和坐卧过程中,受到天气、人为等因素的跌倒跌落高空坠物事故,造成身体安全问题。
3.对于爆恐事件,通过与爆破、治安专家合作,可以设定合理的安全距离,控制有效安全半径是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交通出入口、停车场的防卫性考虑,不仅可以降低人为意外的风险,也能降低刑事案件的可能性。如通往停车场的人行通道,通过合理的选线和增加照明,能降低机动车驾驶员的犯罪概率等。
4.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平时用于休闲、娱乐和健身,在地震、灾等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时,其所配备的救灾设备和设施发挥避难场所的特殊功能,达到审美性与功能性相统一。
1.6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6.1创新点
        以设计服务生命—城市应急防灾型开放空间设计为主题,“生态,生命,生活”为关键词,贯彻审美性与功能性统一的理念,增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防灾性功能,预防和延缓可能的冲击,降低场地内可能出现的伤害提高开放空间的景观被动性。减轻意外后周边交通管制、疏导,以及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景观设施和防卫设施的结合为其配备避难场所的特殊功能,建设成为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
        1.6.2难点
1. 场地的规划与设计
2. 防卫防灾避难设施的完善和保护
3. 场地标志性的提升
第二章  以青岛市城阳区盈园广场为例
2.1背景分析
         该项目基址位于城阳区中心轴线与明阳路交会处,南邻城阳区政府、北邻盈园国际与青岛农业大学 东西为仁和居社区。占地11.8万平方千米,该地块内设,有初心公园,以用于宣传党史党性。近年场地内设施老化,场地空旷,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人流量较少,达不到现代景观公共空间所需
2.2盈园广场改造景观设计策略
1.对于人们在常规空间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在该场地中多设置了无障碍通道、缓坡、卫生处理关爱设施等。结合青岛市花月季的意识形态,结合到该方案中,通过不同铺装、小品手法的运用,分隔出不同小的区域满足人们多种需求。
2.因为公共开放空间人流比较密集,人员较杂,所以空间内设置无死角监控,有效避免了社会盲区,提高了公共空间的可防卫性和防灾性。由于疫情爆发,对于该场地中还设置种植降噪防虫的植物,有效过滤空气中杂质及灰尘。生态设计上运用透水砖及其他透水铺装以及大片绿地,达到最大储水量。
3.关于公共开放空间防卫安全采取的景观策略,在场地中投放AI智能设备,做到及时自卫、报警,防控公共空间犯罪和恐怖袭击。
有卫星信号,直接连接城阳区地震局,由场地内声控系统及时通知附近居民,做到紧急避难。场地内有紧急避难场所场地空间内存有所需的水、电以及暂时储备粮。
4.对于城市空间安全中人们心理安全问题的处理:设施与设施之间保持有一米二间距、场地内道路均为两米五以上使人们保持良好的距离,更有安全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2.3平面图
2.4效果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