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
黑龙江蓝波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摘要: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水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进行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水量水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切实有效的执行相对应的调控活动,在真正意义上有效实现水量水质的联合调控。这项联合调控的根本宗旨是确保生态能够实现协调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着重根据统筹学和经济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有效利用污染物把控的方式,对于水量水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水资源管理中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的模式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式
1引言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着重关注水量水质联合评价等相关内容。现阶段,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科技力量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很多行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所耗费的水资源越来越大,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排放很多污水,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等相关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此类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就要着重做好资源配置,以此为前提,针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据此,下文重点探究水资源管理中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的模式等相关内容。
2水资源管理中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的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推进,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有效的应对此类问题,通过与之相对应的更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措施,使水量水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具体的水量水质调控过程中,切实有效的把水质看作一项关键性的评价指标,也就是说,在水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情况,以水质变化为基础实施水资源优化配备模式。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供水等相关工作,使管理形式有更大程度的改善和优化。而我们所称之为的水质水量联合调节控制主要指的是最佳的水资源管理和应用。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有效结合国际范围内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前提,国家水利机构等相关部门结合具体的水资源形势,多管齐下,确保多项措施共同推进,针对水质模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同时针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总量管控等相关内容进行着重研究和有效把控。总而言之,要想确保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并实现更好的发展效益,就要结合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有效实行水质水量的联合调控工作。同时,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推进下,在实施此项配置工作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与时俱进,充分融入更新的科技,使之体现出高科技特征。
3水资源管理中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式的研究
3.1水量调控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称之为的水量调控主要指的是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计算单元水量的均衡值,这项工作是针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备的基础所在,同时也是确保有限的水资源能够充分实现最优化的利用目标的前提。当前,在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深入细致的分析流域范围内的资源配置特点,进一步有效明确相应的体系状态和运算规则,以此为前提,有针对性的结合具体的时段,确保水资源的配置体系得到有效的掌控。最后,经过相对应的模型实施计划进行比对,更有针对性的计算出水资源配备体系的最佳供需。
3.2水质调控
通常我们所称之为的水质调控,主要指的是针对河段水质达标数值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也就是说,在调查和研究河流、湖库、渠道等区域水质的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基础水源现状的情况下,进一步明确地区相关污染源和用水排放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出与之相对应的更精准有效的区域水质达标的数据。之后针对节点图和预期水质进行对比,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比对出污染源和地区的水质浓度,进一步有效分析水质有没有符合真正的要求,这样可以把排污情况控制在河流的纳污水平既定的范围内。
3.3水资源管理中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式的实施步骤
3.3.1运算纳污水平。有针对性的结合污染物的排放方式,以及在一年之内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等相关内容,以研究流域的可取性为基础,从点源与非点源两个层面针对污染物的流入量和排放量进行着重分析计算。在针对纳污水平进行具体计算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节水方法,治污成本等相关内容,以此为基础,确保纳污计算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3.3.2水质达标要素的控制因子。通常意义上所称之的控制因子,具体而言,主要指的是通过着重把握和分析流域的水质情况和污染物的具体形态的相关因素而选出的严重制约、检测参数充沛并且在长期内出现显著变化的水质污染物,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TN、NH,-N、COD、TP等因子,然而同时也要着重看出,有一些水域自身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独特性,它的控制因子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都知道某一区域的水位和流量扩容,对于水体的自净和纳污水平都会造成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所以,在针对纳污水平和控制污染物总排放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纳污水平和水质状态等情况情况,着重针对污染物的流入总量进行分析。在明确水质达标浓度的情况下,要有针对性的结合河流,水功能区和地面水体标准体系等,按照功能区进行划分,把该单元的水质上限作为标准。
3.4测评水质
如果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口,在河道的两边进行布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测评水质,就要切实有效的考虑到该河道的纳污水平,在着重针对河流污染物的降解实际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和测评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结合物质流入方位进行有效探究,同时要结合水资源的布局图进一步有效判定,以此进一步明确水质降解的浓度,用科学合理的运算出单元区域所需的水类别数据。如果水质测评以及功能区等相关方面的目标标准不够统一化标准化,往往只是一个具体的断面存在差异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通过改变污染物的流入数量等相关方法,进一步有效推进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上面的分析能够有效看出,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有效采取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的模式能够呈现出更显著的应用效益,要想真正意义上有效做好水资源的管控和配置工作,就要确保水量以及水质联合工作呈现出更理想的发展效益,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得到更科学合理的应用,确保水质管控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进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好芳,董增川.基于量与质的多目标水资源配置模型[J].人民黄河,2014,26(6):14-15.
[2]夏星辉,张曦,杨志峰,等.从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角度评价黄河的水资源[J].自然资源学报,2014,19(3):293-299.
[3]刘克岩,王秀兰,米玉华,等.水功能区水资源可利用量量质结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5(1):67-70.
[4] 李玉虎,马文林. 银南山区的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形式[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15,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