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尧涛
深圳市广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阜阳分公司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项目设计阶段是装配式建筑实际应用的前端环节,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种类多样,如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等,不同类型的装配式建筑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需要预先确定装配式体系。同时,当代公众对于房屋建筑的外观、功能、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保证技术性、经济性、美观性与节能性的统一。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系统集成建造
引言
从当前实际工作情况的角度上来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仍旧处在一种初级的发展阶段中,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比如工业化生产效率低,技术水平不高等。因此需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概述
装配式建筑就是指在建筑过程中,先提前制造好建筑所需要的各个构建部分,然后将这些构件统一运输到建筑现场,通过设计的安排进行装配,最终完成整体建筑。最早提出装配式建筑的时间是20世纪初期,那时候装配式建筑的建筑外观还比较单一,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一直到近几年,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在施工方面,装配式的建筑速度非常迅速,完工的建筑质量也相对较高,而且还有很高的环保性。结合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在未来装配式建筑一定能够成为建筑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2.1施工周期短
传统建筑建设施工以现场为主要阵地,部分分项工程施工需要在工地进行,如混凝土结构工程,如果遭遇降雨天气一方面会延误工期,另一方面会降低混凝土结构刚度及稳定性。由此可见,传统建筑的建设施工周期会受到气候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装配式建筑部分构件、配件均在工厂流水线生产,在标准化设计的支撑下,当前大部分工厂的模具均能够满足构件与配件的生产需求,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生产。同时,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模块组装建设模式,如预制混凝土在工厂完成浇筑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定位与组装,能够有效避免气候、环境等因素对施工周期带来的负面影响,施工周期可控并且有效缩短,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如期交付。
2.2降低产生的资源浪费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降低产生的资源浪费,这不仅是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建筑行业提出的基本需求。而站在实际情况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当前建筑的施工建设整体效率相对较低,无论是工程材料消耗量还是能源消耗量,都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这同时也是引发我国建设项目回报率较低的主要问题。而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优先对构件进行预制,大大降低废品的出现概率,但传统的建筑模式采用的主要是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也无法形成一种工程材料的循环应用体系,对两者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属于一种集中加工的建设模式,能够通过安全话的结构设计来降低木材以及混凝土等材料的消耗,并且在拆除建筑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更好的回收利用,在根本上提升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2.3施工质量佳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佳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如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构件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相对于传统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来说其抗震、抗负荷性能良好,能够对建筑物整体起到较强的支撑能力,保证建筑物这你的稳定性。同时,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②装配式建筑构件及配件采用标准化设计与生产,构件及配件的尺寸、预留孔洞位置等较为精准,在实际应用中施工人员可以运用预制模块放样技术确定预留门窗及各专业管线的位置,并且无需再进行人工开槽、打孔,能够有效避免开槽打孔位置偏差或对钢筋结构产生破坏。
3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方式,但由于其整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并且在规范化水平方面较为滞后,导致其在管理方式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中装配式施工的标准存在差异,其大多仅仅只是为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对各类预制构件展开大量的生产,并且生产出的构件也较为零散,有着较大的安装难度,在部分关键环节以及重点环节中,也无法满足施工现场之中的具体安装尺寸,为施工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不良影响,只能在现场中对构件进行合理改造,这样不仅无法体现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也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质量。并且在部分支撑部位中,没有达到标准中的设计强度,暴露出各种安全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设计阶段没有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直接采用套图的方式来设计施工构件,从而导致问题出现。
4项目设计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应用策略
4.1明确装配率的要求及结构体系
装配式建筑适用于户型重复率较高、立面建筑风格统一、功能相对简单的中端以下建筑形式。同时,装配式建筑中水暖电等管线均在工厂生产阶段进行的预埋,建设完成后业主如果想要自主开槽或者布线的难度较大,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业主对建筑物功能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在相同建筑规模下,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要高于传统建筑,但是随着预制构件及配件数量的增加,装配式建筑整体造价成本会有所降低,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需要考虑装配式建筑规模的适用性。
4.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1)在工厂预制以及现场组装环节中,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对涉及的工作人员展开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帮助工作人员掌握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难点,还能够强化其自身的业务能力,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促进整体建筑质量的提升。(2)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出场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指标来认定相应的构件,只有在其质量合格并且验收后才可以出厂,而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则要充分结合运输体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来科学合理地制定运输方案,而对于那些边角容易产生磨损的构件,则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在其运送到施工现场时,以及堆放仓储的过程中,也要展开必要的保障管理工作。(3)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现场组装,施工企业以及涉及企业都应当充分结合建筑的主要特色以及施工环节展开优化设计,减少其中复杂、繁琐的组装工序,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整体性,以不断健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监督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方式,促进装配式建筑验收技术的稳步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超越预期的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正在朝着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也让房屋建筑工作越来越艰巨。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化社会中满足了“绿色建筑”的环保要求,是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握设计流程,对整体布局和技术等重点内容进行保障,最终使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能够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智能化结构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2):116-118.
[2]张石淋.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36):118-119.
[3]郭军.装配式建筑特点与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67.
[4]寇俊敏,高倩倩.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J].居舍,2019(36):182.
[5]刘洋.基于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门窗,2019(2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