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应对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4期   作者:林德信
[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应对措施分析。
        林德信
        身份证号码:13102519850504****  河北  065000
        摘要: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含桥梁道路施工技术以及城市管道施工技术,针对施工技术开展优化工作,不但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还可增强工程建设的经济性与环保性,促使市政工程能为城市面貌的打造创造有利条件,便于加快市政工程的创新改革速度。本文主要分析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通病与应对措施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关键技术;路基;处理;质量
引言
        在市政工程路基处理等方面,通过处理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保证路基稳定性,起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作用。而软弱路基的处理以及绿化设施的建设,为道路的稳定性以及美观性的提升贡献力量。但是,想要真正做好市政工程,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就需要我们能够积极探索相关技术,进一步掌握关键技术的操作方法以及关键参数。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的实践价值
1.1规避管理风险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除了需要针对技术类型加以改造外,还需对施工技术涉及的施工人员以及建材设备进行适当的优化,最终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同时,经由施工技术优化,还可从中找到施工内容的管理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免管理不当造成市政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质量隐患等不良后果。所以,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具备规避管理风险的实践价值,值得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借此避免市政工程建设问题的出现。
1.2降本简化流程
        在市政工程中,人工费大体占据20%,砖混结构费约为10%,措施费15%等。为了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效果,应从施工技术优化方面对原有施工流程进行简化,这样可避免市政工程出现工期延长等问题,增加投入成本。对此,若能积极优化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可帮助施工单位降低施工成本,在简化的施工流程中提升工程施工的有效性,确保施工材料与设备展现出真正价值,防止出现浪费现象,增加工程造价,最终可利用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降本控价。
2、市政公用工程中通病
2.1建设市场规范化管理存在不完善现象
        现阶段,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大多数是由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招标,在招标过程中,有部分单位负责人为了牟利而存在滥用职权的行为,对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标准不重视。招标的制度与合同管理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并且与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存在欠缺。更是出现部分项目负责人急功近利的情况,导致工程已经开始动工建设但是并没有签订施工合同,以及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证件并不齐全,带给工程建设很多不好的影响。
2.2施工方案设计时并未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
        现阶段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相对应的规划标准并没有完善落实,这类现象对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建设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在工程施工建设之前,相关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本身缺乏专业技术,导致施工图纸的设计与实际现场施工情况并不符合。例如在设计图纸中,部分施工细节并没有进行清晰标注,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环节没有进行详细注释,只是简单带过,并且在后期核查也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核验,导致后期施工人员根据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不清楚,有些施工环节不知怎样进行的情况频频出现。
2.3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安全监管缺少相应处罚
        考虑到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有别于民间投资施工单位,他们绝大多数是总体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所以,在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即便监理在建设项目中看到了某些问题,作为总体规划行政部门的直属机关单位,如果违反规定行为主体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监督管理,违法行为将无法得到合理有效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各种不良行为的嚣张气焰。


3、优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相关技术
3.1积极引入新型施工技术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阶段,还可从引入新型施工技术方面,确保工程质量有所提升。一方面,需紧跟时代潮流,筛选陈旧施工技术,以免出现低效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另一方面,还应注重经验总结,不断从施工问题中反思现有施工技术的不足之处,便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比如在以往工程建筑垃圾处理上,部分建筑单位常存在肆意丢弃建筑垃圾问题,而今可从集中掩埋、机械处理方法中予以优化,选用反击式移动破碎机、履带式移动破碎站等设备针对建筑垃圾进行妥善处理,由此削弱了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此外,还可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施工效率。以BIM技术为例,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对施工信息进行模拟操作,而BIM技术可通过建模的方式对工程施工现象加以仿真操作,甚至可在其竣工后仿照早高峰车流运行特征对道路的荷载力、工期计划进行调整,最终可凭借BIM技术提升施工质量。因此,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施工技术优化的关键步骤,可以此促进市政工程的高品质发展。同时,在道路路基施工技术优化阶段,因考虑到城市道路受人流车流量的影响要求道路路基具备突出的稳固度与抗压强度。此时,可从振捣力度的方面予以优化,保证道路路基在遭遇极冷或高温天气时,也能具有良好的密实度,由此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充分借助优化后的新型施工技术,为市政道路质量的改善提供重要保障。
3.2控制好各种因素对工程影响
        在市政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尽可能地减少不可控因素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市政工程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整体的施工范围交广,施工内容较为繁杂,施工工期较长,很容易产生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对整体的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想要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促进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升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效果,就一定要尽可能地将这些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降低,缓解各种因素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施工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事无巨细的进行检查、审核以及管理,严格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程的质量。从市政工程招标中的各个环节、到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设备、人员等方面的管理监督,以及到施工后期的各种检查和审查,不断地提升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力度和质量,对施工成本、施工安全、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
3.3做好非固定露天设备的检查工作
        科学技术和工程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机械化水平,就目前的市政工程施工而言,机械工程已经贯穿整个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工序和施工位置都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导致施工设备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例如在进行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移动一些施工所用的切割机等大型设备,同时由于设备工作量较大的原因,在设备移动时就有可能造成线路损坏,从而降低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可能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非固定的露天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排除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包括特殊路基处理相关技术,新旧路面搭接,道路主要施工技术等等。从细节以及全局做到施工技术的管控,保证施工质量,为施工工作的稳定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技术人员自身也应该加强学习,深入技术创新工作,研究出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先进工艺。
参考文献:
[1]田志洁.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技术关键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20):113-114.
[2]廖光磊,梅永源.市政工程旧路改造关键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2):47-48.
[3]唐晋,王亮.市政工程地下结构关键部位防水施工技术及注意要点[J].中国高新科技,2019(12):109-111.
[4]熊红.市政工程施工关键技术中的顶管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02):125-126.
[5]王荣荣,汪振红.市政工程顶管施工关键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9):223-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