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敏
北京金桥运通公路养护有限公司,101300
摘要:
市政道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化建设的水平,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安全系数,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与其它地质相比,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较差,在强烈的震动和地震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坍塌和液化的现象。若没有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会十分薄弱,也容易发生干裂的问题,严重威胁市民的出行安全。所以在建设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不可以直接作为市政道路的基础,如何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前分析施工现场的软土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大量的工程践表明,管桩与其他技术手段相比,其承载力高、沉降小、施工速度快,施工简便,造价低、处理的深度可控、适应性广,加固效果好,在近几十年得到广泛地应用。
本文针对某拟建市政道路工程实际情况,对其地基处理中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阐述每个阶段的管桩施工方法,并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最后经实践证明本工程管桩地基处理效果显著,质量合格,所用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值得大范围推广借鉴。
关键词 :市政道路 ;地基处理 ;管桩施工
前言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为保证道路地基承载力,避免由于地基问题导致道路无法正常使用,需要采取有效技术做好地基处理。基于管桩的地基处理是指在地基土中沉入管桩,对地基土起到挤密的作用,以此提高地基土承载能力,防止沉降和变形的发生。
1.工程概况
某市政道路工程地基处理拟采用管桩技术,包含400 mm与500 mm 2种桩径,压桩方法为静压法,即通过静压把管桩一次性压入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减少停顿。管桩的具体设计参数见表1,管桩地基处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现围绕本道路工程实际情况,对地基处理中管桩技术应用做如下分析。
2.施工技术
2.1 测量放线
这是管桩施工第一步,也是决定后续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最重要的一步,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以建设单位所给控制坐标点为依据,结合桩位布置图对桩群控制轴线进行测设 ;然后根据设置的轴线对每个桩位进行放样 ;再对高程的控制点进行测设,以此对桩顶的实际标高进行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轴线与控制点实施复核,避免产生偏移。
2.2 配桩
在打桩之前以现有地质资料为依据,并结合设计确定的桩长开始配桩,在配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先施打深桩再施打浅桩, 先施打挎中桩再施打边桩,先施打近桩再施打远桩,按照上述要求施工能减小桩基侧向位移。
(2) 在群桩施工过程中,应先施打较深桩,然后对浅桩进行施打。
(3) 在每根管桩的桩身上都要按照1 m的间隔距离设置标记,以此为桩实际入土深度确定提供方便,并在施工要记录好管桩每下沉1 m所需的时间。
(4) 为保证工程质量,实际的配桩在设计长度基础上增加了0.5~1.0 m,具体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2.3 插桩
对桩进行打入时,一般很难进行角度修正,对此必须保证就位的准确性。插第一节桩时,应使位置准确无误,刚开始应较轻,随时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如偏差较大,应拔出重新施打。对桩垂直度进行校核时,可借助垂直角,也就是使两个经纬仪互成直角,确保导架始终处在垂直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经纬仪不能设在会受到打桩影响的位置,同时要经常调平,避免偏斜。在打桩时使用吊机起吊,将单点绑扎牢固后,采用滑行法进行吊立,达到直立状态后将其吊入夹子箱,与桩位对准之后开始校正。首节桩定位及垂直度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整根桩,所以务必保证定位的准确性,使桩尖与标桩部位完全对准,同时垂直度要采用吊锤实时监测,偏差不能超过桩长的0.5%。如果桩顶部不平整,则可以使用麻袋将其垫平。另外,考虑到桩头具有的衬垫效应会影响到锤击应力,所以可适当延长锤击持续时间,或降低锤速与应力,铺设厚度较大的木桩垫。
2.4 压桩
(1) 将桩机就位之后,用经纬仪对桩身垂直度进行检查校验,要求偏差不能超出桩长的0.5%。经检查确认合格后开始压桩,压桩的速度应严格按照2 m/min以内进行控制。
(2) 在压桩的过程中,应做好对桩机的调整,使其始终处在水平状态,使管桩能够沿垂直方向下沉,防止断桩等问题的发生。
(3) 压桩必须一次性达到设计确定的标高,尽可能减少停顿,一般同一根桩最大间隙时间为30 min,在沉桩时要做好相关记录。
(4) 在沉桩时一旦发生桩顶被破坏、漂移与倾斜等问题,需要在查明原因后立即处理,处理完成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
(5) 具体的沉桩方法为 :开启油缸对桩施压,在沉桩的过程中,应对桩身的垂直度与油表实际读数进行连续观察。送桩杆、桩身及桩帽必须处于同一直线,桩架根据额定总重进行配重的设置,桩机的运转应始终保持正常,力求一次性把桩压到设计规定的标高,中间不能停顿太长时间。
2.5 接桩
(1) 当桩端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为1.0~1.2 m时开始接桩。
(2) 接桩的方法为使用端板进行焊接,层数应达到两层以上。
(3) 在接桩的过程中,应确保两根桩始终处于同一铅垂线。
(4) 及时清理附着在端面与焊接表面上的锈迹、泥土及油污。
(5) 为了使两节桩的对位达到准确,建议在接桩时使用导向箍,通过对导向箍的设置能将对位偏差控制在2 mm以内。
(6) 完成对对位偏差的检查与校正之后,先进行对称焊接,达到4~6个点以后将导向箍拆除。
(7) 焊接方法宜选用气体保护焊,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在焊接施工中必须按照相关规程操作,以保证焊接施工质量。
(8) 对第一层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电流与熔深。将桩头焊接好以后需要自然冷却一段时间,待达到稳定后开始锤击,管桩焊接如图2所示。
2.6 截桩
(1) 如果管桩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则要截除多余桩端。
(2) 截桩主要使用锯桩器进行,禁止由人工使用大锤对管桩进行横向砸击。
2.7 质量控制
为保证地基处理管桩施工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1) 轴线与桩位应由专门的测量人员进行施放,然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复核,经复核确认无误后即可在施工中使用。
(2) 做好对管桩的质量检查与试验,首先进场管桩要有齐全的试验报告及合格证明,安排专人对管桩的外观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外观不满足要求,如尺寸不合格或混凝土实际强度没有达到要求等,则不允许进场施工。
(3) 为保证地基处理效果,本工程应使用强度较高的预应力砼管桩。管桩的尺寸偏差,按照以下要求严格控制 :①长度偏差不能超过±0.5%~±0.7% ;②端部倾斜程度不能超过桩径的0.5% ;③管桩的外径偏差不能超过±4 mm~±5 mm ;④管桩的壁厚偏差不能超过-5 mm ;⑤管桩的弯曲度不能超过桩长的0.1% ;⑤端头板的平整度偏差不能超过2 mm。
(4) 管桩外观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在管桩局部分布的麻面与粘皮总面积应控制在桩身总面积0.5%以内,且深度不能超过10 mm ;②管桩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不允许存在露筋的现象,也不能有纵向及环向开裂 ;③管桩端面与主筋墩头均不可超出端板的平面,同时不能存在脱头与断头 ;④管桩内面混凝土不能有坍落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桩的利用能大幅提高市政道路地基承载力,为后续道路施工奠定良好基础。目前,本工程地基处理管桩施工已经顺利完成,经初步检测,管桩质量合格,效果显著,成型后的地基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说明以上管桩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对类似工程项目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覃宁平,延连帅.市政道路管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9):203-206.
[2] 肖蓉.PTC管桩在市政道路深层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8 (12):125-126.
[3] 龙燕燕.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8,37 (3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