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廖琴
[导读] 对新生儿实施规范化小组护理内容,并对其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廖琴
        叙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40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实施规范化小组护理内容,并对其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新生儿中抽选出46名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1月,依据双盲法内容将其划分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由23名新生儿组成。X组新生儿接受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Y组新生儿接受一般护理模式。将X组与Y组新生儿住院所需时间、家属满意表现、新生儿不良表现事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期间X组新生儿出现不良表现事件概率为4.35%,其住院所需时间为(3.7±0.5)日,新生儿家属满意评价表现为(92.4±3.1)分;X组新生儿出现不良表现事件概率更低,住院所需时间更短,家属满意表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的使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从而保证新生儿安全与健康,提升新生儿护理体验使得其家属给予更高的护理评价,对新生儿护理工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住院时间;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应用价值;安全管理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新生儿护理工作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于新生儿免疫能力较低,为保证新生儿安全与健康,需要改善相应护理内容提升护理安全性,从而降低新生儿患上不良表现症状的概率[1]。对此本文将对我院46名新生儿进行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应用价值研究工作,具体研究路径与所得数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新生儿中抽选出46名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1月,依据双盲法内容将其划分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由23名新生儿组成。X组男女比例表现为11:12,计算得出其怀孕周期平均为(38.4±0.6)周;Y组男女比例表现为13:10,计算得出其怀孕周期平均为(38.2±0.5)周。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X组新生儿接受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Y组新生儿接受一般护理模式。
        1.2.1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
        (1)组建规范化小组。组织我院相应护理人员成立规范化小组,由护理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小组负责人。由小组负责人组织开展小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护理基础内容、新生儿基础护理流程、新生儿护理实际操作方法、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内容等[2]。培训工作结束后统一对其进行考核工作,保证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护理技巧。护理工作开展后,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对自身工作状况进行总结与分析,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2)护理和安全管理方式。①体位护理,定期对新生儿体位进行调节,调节频率为1次/2小时,保证新生儿处于仰卧体位、或者侧卧体位,两类体位交替使用。将软毛巾进行对新生儿进行包裹操作,使其最终呈鸟巢状态,并保证新生儿双手能够接触到其面部位置[3]。②关怀护理,对新生儿进行指导工作,使其与母亲进行接触与交流,并嘱咐新生儿母亲进行轻吻、拥抱等行为,从而增强新生儿安全感知。每日将新生儿发育状况对其母亲进行告知,使得新生儿家属能够清楚了解新生儿实际发育表现。③喂养护理,指导新生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操作,并结新生儿实际发育表现建议母亲增添使用奶粉。④脐带与皮肤护理,每日对新生儿脐带状况进行3次检查工作,选择规格为75%的酒精对新生儿进行消毒操作,擦拭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如果新生儿具备脐炎表现,则需要及时告知相应主治医生进行判断与处理工作[4]。⑤二便护理,对新生儿排便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工作,并对新生儿腹部进行按摩操作,3次/日,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⑥经皮胆红素监测。对新生儿体内经皮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
        (1)对X组与Y组新生儿护理期间患上的不良表现症状进行详细记录工作,最终整理新生儿临床资料得出其不良表现事件与住院时间。
        (2)护理工作结束后邀请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百分制,评分数值与家属满意表现呈正比关系[5]。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集数据统一输入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工作,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X组与Y组新生儿护理状况表现差异,护理期间X组新生儿出现不良表现事件概率为4.35%,其住院所需时间为(3.7±0.5)日,新生儿家属满意评价表现为(92.4±3.1)分;护理期间Y组新生儿出现不良表现事件概率为21.74%,其住院所需时间为(5.2±0.9)日,新生儿家属满意评价表现为(80.2±2.9)分;X组新生儿出现不良表现事件概率更低,住院所需时间更短,家属满意表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需要给予更为优质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其出现黄疸等不良表现症状的概率,提升护理安全性从而保证新生儿健康发育。经上述研究表明,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的使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从而保证新生儿安全与健康,提升新生儿护理体验使得其家属给予更高的护理评价,对新生儿护理工作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少霞.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437-2439.
[2]李海芹.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3):111-113.
[3]金惠芳.规范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红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9):3631-3632.
[4]王宏玲.规范化管理在新生儿红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5):130.
[5]谭巧珍.规范化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红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139+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