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玮
莱州市南十里中学 261400
内容摘要:在物理实验课堂上,注重实验的实效性,通过实验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使物理实验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实效性 落到实处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实验时很热闹,但却解决不了讨论的问题;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更有甚者有好的思路,不愿意探究。那么怎么能让物理的实验课堂落到实处,提高物理课堂的实效性呢?
(一)注重分组实验的实效性
学生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亲自参加实验活动,从自己获得的实验数据中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为特点的一种学习手段。在这样的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察、思维,又有操作、记录,还要归纳、总结,一节课45分钟,要完成以上活动,就需要讲究实验的实效性,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1.分组准备提高实验的实效性,提高实验探究兴趣
学生模仿能力强,争强好胜,可以把学生分为合适小组,上下桌四人为一组,优、困生搭配,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每周评出最佳实验能手并给予表扬。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实验能手,学生就得熟练操作实验器材,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问题。为了能提出疑问,就必须全神贯注来实验,才能发现问题,提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学生也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2.通过实验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验课前制定明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观察效果越好。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所以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例如:“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人水中时,便引导学生观察压强计U型管中液面出现的高度差;盒子所处的深度变化时,再引导学生观察液面高度差发生的变化;当盒子所处的深度不变,只是盒子转向改变,观察到U型管液面高度差几乎不变,从而得出结论。在进行观察时,关键是对学生观察的顺序加以点拨,使之条理化,敏锐的观察是获得实验的探索性,就是要挖掘验证性实验中的新内容,或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让学生亲身探索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这样长期训练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得以培知识的钥匙,也是发现新问题,认知世界的途径。
(二)注重实验方法的总结
在平时的教学或复习过程中,从具体的、分散的单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相应的物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从而使所掌握的实验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首先总结物理实验中各个实验操作过程的共性和个性内容,共性内容把它提炼成规律和程式化,个性内容不但要知道是这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做,以充实自己的“见识”。记住特殊实验点,加强记忆。
其次总结实验中基本仪器使用的一般方法,是做好一切物理实验的基础。实验课中需要提高的物理基本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读出,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除等方面。初中涉及的基本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天平、停表、弹簧秤、电路相关仪器等,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必须要都一一分组实验。实验时要求人人必须动手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当堂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例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学生必须都能按步骤进行调节、使用天平,按“左物右码”放入物体和砝码,用镊子而不是用手加减砝码,最后准确称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它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自己创造条件探索问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实验的评价落到实处
加强对实验的考察,并且把考察落到实处是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并努力掌握每个实验的有力手段。可以在实验课时实行三次评价,当堂评价中包括实验中小组各成员和组长之间的评价,这是第一次评价。学生在实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各小组的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这是第二次评价。第三次评价是课堂中演示展示环节,给展示小组的各个成员的第三次评价,三次评价结合把课堂的学生紧紧结合在一起。考察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包括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独立安装和操作实验,独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归纳结论。教师可以根据其操作的正误情况和熟练程度评定等级。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日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探究摸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以实验课堂提出的问题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验探索教学中,提出针对实验现象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要比直接给出结果更重要。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缺乏思维的触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中的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实验课堂上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多种形式,但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必须要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任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这就要求在实验课堂上时间的安排必须要合理,这样才能在45分钟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实验能力。
总之,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可以通过多方面、多路径的长期培养,上述所论及的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因此,只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按照以上要求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学生的实验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和质的飞跃。
作者简介:曹晓玮,1979.7.8,籍贯: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沙河镇西英村,女,最高学历:曲阜师范大学,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职务:物理教师,研究方向:物理实验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