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进蓉
[导读] 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

         李进蓉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小学  贵州贵阳  550081
         
         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它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学生学习数学除了要掌握课标所要求的数学知识、技能,更需要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揭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品质。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应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理解。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展开思维,书本的数学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心理品质,成为“我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与智慧的同步发展。以下是我在二十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见。
         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是放飞思维和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一种学习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展示梯形模型,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他们听到问题后,就自己动手操作,有的画一画,有的剪一剪,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成绩差的同学也在其他同学的操作、演说中学到了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数学学习兴趣浓了,自主探索的愿望有了,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从而能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二、合理运用教具,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缩短两者之间距离所采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可将原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小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但是只有适度使用教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否则,始终依赖教具,思维的水平难以提高。
         三、注重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满足于求得问题的正确答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教学《圆柱侧面积》时,可按下面步骤进行:1.动手剪展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学具,将它的侧面上的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并把它展开到桌面上,让学生看到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平面)教师运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侧面的展开过程。2.分析比较A.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B.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C.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D.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什么?3.公式推导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四、鼓励创新,深化学生思维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思维的出发点、方向和方法多种多样,想象广阔。它是在适应多变的情境中形成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通过思维发散,激发求异心理,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发现最佳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特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促使学生异中求新,深化学生的思维。如“某公园原来有20只游船,每天收入92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10只游船,每天一共可以收入多少元?”这道题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以下三种解法:①920÷20×(20+10)=1380(元);②920÷20×10+920=1380(元);③920×[(20+10)÷20]=1380(元)。在此基础上有位学生却很快说出920÷2×3=1380(元)。他将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迅速地重新组合,采用捷径的跳跃式的思维方法:先求出10只游船每天收入多少元,再求出30只游船每天收入多少元。这种解法打破常规思路,又快又新颖,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五、对比判断,加强学生的多项思维
         思维的正确性,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符合逻辑,形成的概念正确,判断推理准确。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对题目中的某些“字眼”的片面理解,往往导致思维错误。例如:(1)动物园里,熊有30只,猴子比熊多4只,猴子有多少只?(2)动物园里,猴子有34只,比熊多4只,熊有多少只?有些同学看到题目里的“比……多”,就用加法计算,得出:①30+4=34(只),②34+4=38(只)。很明显,第(2)题解法是错误的,应该用减法计算。为什么同样是“比……多”,一道题用加法,另一道题用减法呢?教师引导学生比较(1)(2)题,可以看出,虽然看起来都是“比……多”,但两道题中两种量比较的角度不一样,第(1)题中是“猴子与熊比”,第(2)题是“熊与猴子比”。通过对比训练,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准确地进行推理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总之,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科学知识迅速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抓住有利时机,诱发探究动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