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绘画欣赏课成为学生的乐园——论小学美术绘画欣赏教学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0期   作者:叶颖 贾凤丽
[导读]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迁移

         叶颖  贾凤丽
         珠海市金湾区林伟民纪念小学519000
         摘要: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迁移,在小学阶段,美术绘画欣赏课程逐渐纳入小学科目之中。教育前景不断扩大,古今相较而言,教育更多的是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国家不像以往那样只注重学生学习方面的发展,应试教育早已被社会所淘汰。这就要求小学美术老师由自身出发,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丰富学生思维方式,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涵养学生人文精神。本文主要从小学美术课程入手,探讨现阶段人们对小学美术绘画欣赏课所存有的缺点以及由老师的角度从观察法、互动法、情境法、问题驱动法、对比法五大教学方法策略展开叙述,望此文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进步给予帮助。
         关键词:美术;绘画欣赏课;小学;教学策略
         引言: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绘画欣赏是美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欣赏,绘画作品的真实与否,画纸比例的大小均是有差别的。同样,欣赏者也是主观的,并没有具体完整准确的答案。因而美术绘画欣赏课则注重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理解绘画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含义,进而陶冶情操,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发扬创造力,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运用心灵去感受美,感悟美,激发个人艺术细胞,为今后有所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应该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无限乐趣,可以说是教师面前的一大挑战。
         一、目前对于小学生艺术绘画欣赏课存有之缺点
         (一)老师角度
         现阶段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仍然遵循传统模式,以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听课方式进行课堂学习。课堂死板僵硬,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探讨,课堂效率一度下降。部分教师甚至因小学美术绘画欣赏课知识内容过于简单,而缺乏备课准备环节,导致美术教学目标不明,美术核心素养缺失。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众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但存在的问题也慢慢的展现出来,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甚至为了追求课件的精美,忽略教材课本知识,一味的在网络上把现有的图片文字进行粘贴复制,导致老师脱离课件授课尴尬场面频繁发生。另外,老师过多的注重“欣赏”而忽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一味的盲目进行所谓的欣赏,人文精神的培养得不到升华。
         (二)学生角度
         小学——踏入人生学习阶段第一旅程。第一阶段学习生涯并不像初中,高中阶段那样有自身的学习方式。年龄尚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课堂中时不时的开小差,不专心听课。此外,小学生仅简简单单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目标,不懂得如何学习欣赏。
         二、绘画欣赏课从小学生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观察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形式,做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绘画特点的方法。观察是绘画欣赏最基本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全面观察指在同一作品中对若干部分同时加以观察记录,如线条、布局、颜色等等。重点观察则是在同一作品中只观察记录某一部分。从大体范围上看,可分为多个参考和单个参考。多个参考指研究人观察对象大多是相似之绘画作品,记录这一大组作品。单个参考又称个案法,是对某一作品做专门观察的方法,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观察方法[1]。例如,在《美丽的鸟》课时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们了解鸟绘画作品中的结构,用自身的视觉去感触鸟,观察鸟,进而老师给予学生情感的填充,让学生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接下来,老师通过观察法作比较的形式,把孔雀的作品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观察法,让同学们认识鸟与孔雀的区别,借助课件观察分析鸟与孔雀在爪子、花纹、嘴等形态上的区别。最终,观察感受绘画作品值得欣赏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为同学们布置有关鸟的作业,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观察借鉴。通过此种策略途径,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而且有益于提升学生们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爱护小动物,进而使得绘画能力进步。
         (二)互动法——增强学生评述能力
         互动式教学实际为凭借创造师生交流之学习氛围,在师生两者对等沟通讨论之途径中,使得不相同的看法相互交集碰撞,进一步诱导师生两者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普遍学习模式。在美术绘画欣赏课内何尝不是提升学生评述能力的策略,同学们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更深层次的学习美术这门课程[2]。例如,在《夸张的脸》一课中,学习目标为凭借对脸部构造的讲解,进行肖像的整体方法和专有的变现言语。借助于师生互动之方式,师生一起共同完成一张夸张而有趣的脸,开展分小组完成的形式。(一)绘画相几何形状,成为专门的脸形(由第1组学生绘画);(二)在几何形脸形上面的上方画上眉毛(由第2组学生绘画);(三)在眉毛的下部分画上眼睛(由第3组学生绘画);(四)在眼睛下面绘画人的鼻子(由教师绘画);(五)鼻子下部画上嘴巴(由第4组学生绘画);(六)画上人的耳朵、长发、衣服形式等等,一个肖像漫画就完成了(由教师绘画)。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得同学们的主导成分在美术课上加以完善和呈现,不仅仅是互动式学习的必定要求,而且是同学鉴赏能力提升的内涵。从而让同学们变成课堂之中真正的主导力量,课堂积极进行。此方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摆脱了原先教师为主的地位,使得“双向互动”达成一致,一定是经由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协作一起构筑,不单单从属于学生们的探索性、合作性、价值性,还有关于老师教学思想的升华。

因此,塑造积极向上的和谐课堂氛围,创立和平等的老师同学气氛,是开始此方法的基础和前提。
         (三)情境法——激发学生乐趣
         情境法为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设立情境教学,培养学生们使用语言的能力。美术为一门发散性的学科,针对一个问题并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不像数学学科一般死板[3]。美术更多的是注重心灵的感触,丰富心理内涵,提高审美力,激发学生们对于美术学科的乐趣。借助于情境法,以生活为媒介,填充美术绘画欣赏之色彩。例如,在《色彩的情感》课程中,通过识别、感受不同的色彩,让学生获得对色彩不同的感觉,进而积极主动地感受不同色彩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色彩丰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学习本堂课,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色彩世界——大自然。与生活实际相挂钩,欣赏绿油油的草地、五彩斑斓的花朵、黑白色的柏油马路、火红色的太阳等等,借助于外界的力量,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视觉体验,极大的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力。完成欣赏后,回到课堂,由老师引领同学总结本堂课学习到的内容,红色、橙色、黄色会联想到火焰、阳光等自然存在的东西,这些都会带给人们舒服的感受,因此,把这类称之为暖色;蓝色、绿色、紫色会联想到蓝天、大海等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凉爽的感觉,因此,把这类颜色称为冷色,不同的笔触也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生活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美术知识,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知识自然,表达准确[4]。在欣赏接近大自然的同时,填充到知识,扩大学生之视野,更好的夯实相关学问。
         (四)问题驱动法——涵养学生人文精神
         问题驱动法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步,老师给予问题。老师必须上课之前事先想到本堂课的问题。这一操作不仅仅需要老师掌握课本主要内容,而且全面认识各个同学的背景。第二步,剖析老师所给予的问题。这一过程由学生的思想为导向,通过使学生们之间相互沟通和探讨,通过分小组形式,促使各个小组成员均发表个人的理解和思想[5]。老师在这个步骤中发挥引导地位,如若探讨出现偏位和同学们不能很好的了解问题时,老师一个及时进行解说。第三步,解决提出的问题。以第二步为基础,引导同学们说出之间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方法。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个人小组的成果,小组间进行比较。第四步,成果评述。各小组,各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表述,归总,得到成果的升华。此法不仅仅运用到类似于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中,针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也发挥着重中之重的地位。例如,在学习《笔的世界》一课中,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相关与笔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笔,包括外观与功能,(1)这支笔的设计的为什么上粗下细?(2)想想握笔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设计?(3)同学们明晓此笔的身子具有凹凸花纹的原因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4)这支笔会发光,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分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解答,每位同学发表个人观点,小组进行汇总比较。通过师生问答环节,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笔具有的众多特点,笔的制作不但能够优质的写字,而且具有美丽的外表也是很重要的。从而达到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思维表达能力,认知能力,而且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了创造力。
         (五)对比法——提高学生鉴赏力
         对比法存在于不同领域之中,不仅仅包括语文、英语抑或是数学科目的学习,美术课程更是不例外。作品对比欣赏的途径在美术课程中占据举足轻重之地位。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迁移,改革视野不断向前推进,对比法在美术教学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欧洲油画与中国画作对比参考,例如西方油画《蒙娜丽莎》与唐代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作比较,老师在教授绘画作品鉴赏时,可以分别从两者的风格、时代、画质、颜料、绘画工具、画意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借以扩充两者含义以及两者各有之分类,而后,老师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为同学们呈现其他优秀油画以及中国画作品。此种方式达到引领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跨国际视角欣赏作品,不仅丰富了同学们思想感情之流露而且提升同学们的鉴赏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大师与学生两大个体角度出发,凭借对比的方式,分别对于绘画大作之大师与绘画创造之学生两者进行全方位作对比。例如,一年级课本《我爱我家》一课中,老师借助书本上的画图,通过现代画家徐坚白的油画作品——《旧居前的留念》与画图中学生作品——《全家福》做全方位的比较,给予同学们以及老师的评价,查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并且在鉴赏时,老师可以不断进行提问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评价研究,从而体现出大师作品的魅力,有助于同学们的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结束语
         在马不停蹄的社会背景之下,美术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渐渐的发挥着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欣赏方法,注重倡导同学们关心此科目同现实时代之间存在的联系,在文化视野中欣赏评价自己的内在感受,不断提升个人审美能力,涵养人文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文品质,为自身绘画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相信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努力,教育前景不断扩大,积极从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打造更加优秀的中华儿女。
         参考文献:
[1]郭珍燕.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2019,000(022):P.76-80.
[2]唐敏.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No.379(01):137-137.
[3]李春萍.让美术课成为美的享受——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创新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000(012):119,130.
[4]曾文庆.让美术课堂传递"美"——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J].名师在线,2020(4):85-86.
[5]耿伟.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分析[C]//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2019,000(011):P.1-1.
课题;本课题研究针对小学绘画教学内容分高中低学段进行,根据课标不同学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针对小学美术绘画欣赏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实施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利用观察法、互动法、情境法、激趣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审美能力、综合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
课题编号:2020JWWK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