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宁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伴随着中国在世界的不断崛起以及全球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大学思政工作不仅仅是思政课专业教师的本职工作,全体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履行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作为全国高校中课时多、历时长、覆盖面广的大学英语课程,自然也应该举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大旗,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方法和路径进行改革创新的方法,把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去。实现大学英语课程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墓地,同时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弘扬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程协同
目前,我国的各级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号召,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和各门课程之间的融合,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期间课时量比较大的一门课,如何将两者进行融合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课程思政”研究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土,但是相关成果却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在深度研究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后,认为要讲好大学思政课必须要打破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的禁锢。要认真思考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去,要公正地评估其成效以此作为其他课程与思政相相结合抛砖引玉。
一、“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每一个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其覆盖面之广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通过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除了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以外,还需要学生了解世界主要英语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他们英语的交流沟通能力。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高校英语教师只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五大能力的提升,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更不用提能够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了。大学英语教师虽然不是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单也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中来,尽最大可能发挥课程协同效应,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意识和水平。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可行性
虽然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特点不同,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共性。比如课程性质、教育对象等方面,所以,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是可以实现同向同行的,这样就有助于生成教育合力,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属性和思政课程高度契合
上文已经提到,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很多的共性,比如他们都承担着全面育人的任务,而且在人文属性方面,也有高度的共识。 像思政课程一样,大学英语课程也是通识教育,这样就有极大的可能将两者进行结合,互相融入。
(二)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强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灵活广泛且课时繁重、历时少则四个学期,多则六个学期。可以说大学英语是跟学生接触面最广,接触时间最长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因此选择把“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相结合的优势不言而喻。未来的大学英语课堂一定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宣传渠道,通过课堂讲授不断渗透,让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学生心中。
(三)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传道授业解惑效应强
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英语的学习者数量巨大。
英语教师在讲授外国价值观的同时,能够拿出一部分时间对东西方的文化,习俗等进行对比讲授,不但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灿烂的中国文明而且在生活中能够真正地做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效途径
(一)把“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英语中去并不意味着生拉硬套,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思考,巧妙地找到两者之间的共通点,才能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才能把大学英语课堂变成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让学生以作为一名中国人为骄傲,让他们在跟外国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真正地实现“走出去”,这也与习总书记的期望不谋而合。
首先我们要积极合理地利用好手头的大学英语教材。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教材为例,这类教材基本上是全国高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用到的教材,它的涉及面及其广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前导入及课后练习的环节进行中西方文化、世界观或价值观等方面的比较讨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辩证的思考,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并鼓励学生积极地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其次,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通用教材。并且在现有教材不符合课程需要的情况下,鼓励大学英语教师自行编写符合我国国情的教材。 从2013年开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加了汉译英题型,这个题型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这一题型的出现,也充分反映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的迫切性,也为以后编写大学英语通识教材指明了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因此,当现有教材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自行编写适应当前时代需求的英语教材。主要在完成大学英语课程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时事、国策,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使得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更加准确,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有效。
(二) 改进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顺应时代,增加课程吸引力
大学英语课程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信息的传递模式。当前的大学在校生大多出生于2000年前后,他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交际认知模式都呈现出了多种模态。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挑战,课堂也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应该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内容进行展示教授,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质量[2]。21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广泛利用。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题目,学生则合理自由安排时间,通过观看视频,学习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媒介。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上课教师满堂灌,下课学生脑空空的状态了。
以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IV》的第五单元Section A的课文为例,这篇文章主要就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计划,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并将之与教学的目标相融合。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来,可以使用小组讨论,组队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别及其优缺点。教师在最后要善于引导总结,让学生把上课学到的价值观真正践行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三)利用英语第二课堂,开拓思政教育的渠道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全国性的大学英语赛事,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考促学。目前,大学生比较认可和参与度较大的国家级综合类竞赛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竞赛主办单位和高校可以借力赛事,以夯实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为基础,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主办单位通过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都能为思政教育服务,融入和谐校园建设、思政教育等内容。此外,在赛后可以在学校官网展示参赛选手的优秀成果及作品,使隐性思政教育的效应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其次,除了国家级的赛事外,各个高校也可以通过组织校级活动,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在网络环境下,畅所欲言。 因此,教师可以把第二课堂有效地通过网络延伸到课外,跟学生进行学习、思想方面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关怀,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1).
[2]李平.多模态互动教学与学习者词汇记忆的相关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3):132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