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绍燕
[导读]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李绍燕
         楚雄州禄丰县金山镇小学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唯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但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35%的小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小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问题学生,即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包含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个人成长问题的学生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心理问题学生的数量在急剧增加,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为此,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小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自我情感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成了小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1994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心理健康教育”一词,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视其为学生的“幸福工程”,建立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减轻学生负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学生的一般问题能给予指导、诊断和帮助,及时消除心理障碍。我们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一、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成因之一:         家庭与社会的直接影响 。                              
         第一,物质逐渐丰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熟视无睹,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第二,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父母忙于生意或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了90分回家得不到表扬,还认为成绩不理想,家长却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对成绩不及格者,动口则骂,动手就打。因此,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  
         第四,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如我班学生小荣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我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但只要我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我不喜欢他,他就故意讲话、吵闹,他只是希望我注意他,看到他有能力……  
         成因之二:教师的教育误区。
         第一,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
         第二,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论;而是具体的操作;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心心相印,“走”为上策
         (一)用心走进学生心里。

                                      
         小学教育时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期间一个孩子在生理、心理、智力、学识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以单纯智育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即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发展前途。这种认识方法忽略了学生在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发展需要。随着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教师们开始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情感变化、自信心、动机因素、人格塑造、耐挫能力的培养等因素发生兴趣。同时我们也试图以这些非智力因素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心与学生沟通思想。                                      
         心理辅导也是思想交流的艺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教好学生知识,光靠业务本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珍惜现今的学习时间和机会,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技巧,可更好的尊重、理解、鼓励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表现不良的学生,要善于理解他们的苦衷,多鼓励与肯定,促使他们彻底改变对自我的认识,树立自信,改写人生的路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细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润滑剂,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及其授课内容的兴趣。心理健康辅导可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信任,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与投入。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资本。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全面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以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一切。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多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容易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四)倾心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                                      
         学生成长的好坏与其家长的关注有极大关系。由此,教师要倾心做好家校工作,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络,经常交流、沟通,形成家校合力,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
         (五)真心个别咨询与辅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咨询师进行个别辅导,全新付出,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预防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矫正不良心理行为障碍、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是至关重要并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