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中国人民大学 337100
摘要:公共管理对于如今来说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主要表现方面是公共管理体制和公共管理能力。{1}提升公共管理和治理水平,是推动国家治理水平和能力建设现代化的主要环节。随着我国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和其他公民不再仅仅满足于当下或者做一个旁观者。对于公共行政管理而言,各个社会主体必须顺应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发展,把挑战变为契机,调整其发展思路,创新其发展观点和理念,研究其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公共行政管理产品和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公共管理;实施途径;实施对策
公共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综合决策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想要具备这些条件需要系统的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管理理念[2]。不断加强经济管理和法律管理是提升政府对社会各界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然而,加大公共管理的实施力度是实现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的必经之路[3]。与此同时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大众也不再满足现有的公共管理体系,公共管理的各项主体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将挑战转变为机遇,改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探究发展策略,只有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去改变,去发展,去调整,才能使公共管理行业能够更好地,更人性化的服务于社会大众。所以,提高公共管理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向现代化推进的重要部分[4]。
一、公共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1、公管人员的伦理道德素质水平偏低
在多数公共管理者的想法中,对公共利益具有强烈的占有欲,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公共管理者和组织人员整体的伦理道德水平偏低,并且对是非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没有正确的认知。使得公共管理者和组织人员的目标、宗旨和社会性要求产生了较大的偏差,导致管理者把重心放在了业绩考察和工作能力上,却忽视了自身德行和廉政方面的考察。同时,公共管理者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也会对物质索取的方式有所改变。对不属于自己的财务能否公正的做出正确的处理,产生了疑问。那么,公共管理者在丧失自我反省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公共管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在公共管理中本应需要具备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知识也较为缺乏。总体观察来说,我们国家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较为单一,没有专业的培训,素质偏低,学历偏低,具备专业管理才能的人才相对较少,同时还缺乏创新意识,对专业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如果不进系统培训,对公共管理的工作会带来较大的阻碍。
2、公管主体与市场主体不衔接产生矛盾
公共管理各主体缺乏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而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又均被纳入公共管理主体的范畴。其中,社会组织是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但也是我国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和难点。纵观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尽管其数量相对较多,但是总体规模小,并且无法很好地直接联系到人民群众,导致其在进行公共治理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很多决策在其实际落地和执行的过程中都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了解。因此,在大多数的公共行政管理业务中,社会团体很难发挥其相应的功能。公共治理的每个主体之间如果缺乏广泛合作,就很容易使大众认为社会治理缺乏基本的公平。这与现代化公共治理的需求完全不符,而且当今社会组织的具体实际行动和制度的执行都很容易导致其偏离一定的社会运转轨道,从而导致大众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多。那么,除了存在的问题之外,我们更应该了解到公共管理的核心所在,接下来就是对公管核心的阐述。
二、公共管理的核心
公共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服务部门的服务积极性,让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动力,有信心把服务对象当做公共服务客户,根据其需求,给与相应的服务[5]。简单的说公共管理的核心归结于“服务”两个字,而政府作为最大的公共管理机构,本质就是服务于人民。而如今的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更新,生活质量的提升,国家的强大,人民对服务的要求也不再是单单的温饱问题了,从吃不饱到吃饱,从吃饱再到吃好,再到现在对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居住条件、就业等领域都有所需求。因此,国家出台各项惠民政策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如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给更多的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也给更多的贫困家庭减轻了负担;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让看不起病的普通家庭有了更多治愈机会,不敢看的病敢看了,以前吃不起的药也舍得买了;以前只有有五险的工作人员退休后才有养老保险,而如今村里的农民也享有养老保险政策;在城里买房有公积金低息政策,村里盖房有国家补贴;失业有补贴,种田有补贴,养殖有补贴等,国家以及政府依靠多元化主体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更好的诠释了以服务于人民为本质的核心。那么,为了提高公管服务,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来实现公管的建设目标。
三、公共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是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重新建立组织机构,权力下发基层管理人员,通过绩效、效率等标准来衡量管理成效的结果,将政策制定和执行相剥离,建立起一个可担当责任的行政单位[7]。并且通过发展绩效指标,形成新型的组织结构后可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后期做决策提供更有利的信息。
二是政策变革,强调市场与企业价值相结合。例如:从集体主义逐步向个人主义色彩转化途径,包含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组织与机构的变革。
三是建立新型式的公共组织,让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建立起契约关系,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10]。
四是开通政务微博,为群众不断提供公共管理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从而实现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要将政务微博打造成社会突发事件的传感器,不断为社会群众服务。
面对以上问题和实施路径,我们要做到以下相对措施。
四、公共管理的实施对策
通过教育机构对公共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从多方面、多层次去培养社会公共管理人才,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以及对当前政府事务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备为国家提供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人员。
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常规的政府垄断现象,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缓解政府的财政紧张。根据合理的、科学的社会管理方式,打造公共管理的实用性。从而到达提高公管中的决策效率。
结语
在公共管理人员工作中,公共管理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其内容极为丰富化,主要特点为:内部结构多层化;表现形式多样化[6]。在此管理活动中,具有极强的伦理性,其主体在于政府、国家、公管机构工作人员,以实现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公共管理伦理主要体现于整个社会活动中。如今在公管实践中,因伦理道德缺失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公管建设的步伐。那么,问题主要的形成原因在于:公共管理者与相关成员对公共与个人利益无法正确区分;公共管理伦理知识教育未得到完善;公管环境中的各种诱惑性因素[8]。针对于此类行为,应从明确公共管理伦理作用领域及规范标准;加大对于公管伦理知识的传播力度;增强公共管理领域伦理环境监控三方面入手,才可帮助全面推动公管伦理工作的建设进程,促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及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赵格格.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责任的皈依: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3):26—28.
[2]朱满良,高轩.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缘起、争辩及启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4):64—67.
[3]郁建兴,徐越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浙江经验[J].中国行政管理,2012(2):82—86.
[4]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研究评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33—39.
[5]吴伟伟.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J].管理观察,2019(14):65-66.
[6]康旭博.协同视角的公共管理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10):106-107.
[7]杨立华,常多粉.中国行政学三十年的范式变迁:从行政管理到公共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19(06):94-102.
[8]胡键.公共管理伦理变迁:从传统社会到大数据时代[J].中国行政管理,2019(06):75-81.
[9]窦子贺.对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利益的认识和思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1):201-202.
[10]李慧颖.公共管理中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的研究[J].国际公关,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