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困生问题的再思考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0期   作者: 王跃华
[导读] 昨天,与一位学困生家长聊天,说到自己孩子的问题时

         王跃华
         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中心小学  山东省  博兴县  256507
         昨天,与一位学困生家长聊天,说到自己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说:“孩子哪里都好,可就是学习上不行,一学习就困乏,打不起精神来,可玩起游戏来,那可真是精神十足,玩一上午也不累,真让人头痛!”对于家长的的反映,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游戏对孩子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而学习上对于孩子又那么的无趣呢?
         细分析现在的游戏都有这样的特点:1,容易操作,一学就会,只是按几个键就可以,大人小孩子都容易上手。2、游戏都有自己的达成目标,而这一目标,都是稍微努力就可以达成,而每一次成功,都会有赞扬性的激励,且具有竞争性,3、一般游戏都设置了关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玩者沉迷其中,不能罢手,一玩一天也不觉得时间长,也不觉得累。4、最关键的是游戏抓住了人们深层次中的心理需求,玩游戏可以实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达到的意愿,玩者从中获得成就感,价值感,自己的心理在游戏中得到了满足,而从中获得了愉悦。
         而为什么这些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了动力呢?也就是因为孩子在学习中没有获得这种成就感,价值感,愉悦感。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成了一种负担,成了一种苦难,这是孩子产生厌倦学习的真正原因。
         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呢?
         1、对孩子一味指责。
         在家庭教育中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孩子考好啦,家长就给于奖励,而如果孩子考不好呢?家长就给于孩子指责,批评,有的甚至打骂,使孩子陷入害怕的状态,在学校教育中,有的老师也是一味的批评指责,有的甚至采取极端的体罚手段,逼孩子去好好学习,以为这样孩子下次会努力学习,会考好,可孩子在这样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往往事得其反。孩子如果在第一次受到批评,指责后去努力学习了,可如果下一次考试中还是没有考好,孩子就又会受到同样的指责,常此以往受到如此的打击,学习就成为了负担,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对孩子要求过高。一味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给孩子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常常用家长自己心中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或者一味与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孩子考的不错,回家告诉父母,有的父母总是问,“谁还比你考的好呢?”使孩子产生了,我必须第一,谁也不能超过我的心理,把学习的价值当成一种比拼,而真正失去了学习的原本目的。学校教师受评比制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分数往往还是现在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有的教师的眼光只看到学生的分数,只要求学生努力学,把成绩考好,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
         那么如何来教育学困生呢?
         1、首先要了解孩子。孩子为什么学习困难,很多情况下,不是孩子的智力问题,正像上面所说,孩子干别的很行,可一到学习就不行啦。这里的很大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或者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不与孩子交流,不懂孩子的内心需求,一味采用家长式的高压政策,你是我的孩子,你就要听我的,我说的不对也要听,家长从不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不闻不问。使孩子与家长生活在两个心灵世界中。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对学困生缺少教育,对学困生的心理了解不透,没有采取相对应的教育措施,使孩子的学习陷入恶性循环。


         要懂孩子,孩子心里的需求是什么?一定要了解清楚,别管是正当的需求,还是不正当的需求,都要了解清楚,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才是正确的因材施教,否则,一切都是盲目的教育。
         孩子的学习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内在动力,一是外在动力。内在的动力是有兴趣去做,是孩子主动的去做,是在不需要外在激励的情况下去做,这种情况下,孩子做的事情是在心境愉悦的情况下完成的,做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美好享受,不觉得累。再就是外部动力,如为了完成某件事,可以得到什么奖品。“孩子们,今班看谁能把作业完成的最出色,将得到小红花。”这种外在的激励存在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做作业,如果老师不奖励小红花啦,那么孩子就减弱了学习的动力。同时对于经过多次努力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每一次的颁发小红花时,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心灵的打击,使激励变成伤害,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所以也要关注学困生,采用多样的奖励措施,如,你只要认真书写就可以得到小红花。所以应该变换着多种形式给学生以激励,否则教师如果不能恰当的进行激励或者不激励,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了动力。最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外部激励外,还要特别注意把外部激励转化为内部激励。如理想教育,孩子们,你的理想是什么?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我们从现在形始应该怎么做呢?
         2、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做学习上学友。如,孩子考试只考了60分回家告诉爸爸,爸爸应该心平气和的以关爱的角度与孩子交流。“孩子,你认为这次考试怎样?”“试卷上的哪一道题错了,你现在知道错的原因吗?“现在还有那里不会,来爸爸帮你解决,把这不会的学会了,不就是进步吗?。”“孩子,考不好别灰心,学习上有困难问爸爸,爸爸做你的后盾,孩子加油!”这样的教育,不但抚平了孩子自己感觉考的差的心理创伤,还激励了孩子以后学习的动力。
         与孩子平等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常常遇到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总是先不问青红皂白先进行批评,这是极大的错误教育方法。别管孩子做的对还是错,先要问问孩子,让孩子说出内心的话,说出事情的经过,说出事情的缘由,让孩子对自己做的这件事的说出对所做事情的看法。作为家长或教师,做一定的引导,让他了解到自己哪儿做的不对,一分为二的对事情做出评价,对好的方面给于激励,对不好的方面让其改正。使孩子内心不觉得不平衡,使孩子心服口服。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教育冲突,把事情做糟糕。
         3、学习也要借鉴一下游戏策略。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如写完作业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怎么做的,老师讲了这些遍,你都没有听懂,上课认真听了吗!”在家长那儿,也是得到同样的训斥,“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笨死了。“每天每天都接受着这样训斥,孩子觉得学习毫无成就感,价值感,使学习失去了愉悦,成为了自己的一种负担。孩子乐于玩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得到了心灵的满足,那么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习中也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这种满足。别管孩子做的怎么样,先要想方设法给孩子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努力的价值,再对孩子的不足给于指点,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分层作业,如针对学困生,让其做一些适合于他的题,像游戏一样,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达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目的,不至于产生长期摘不到果子,干脆就不摘了的现象。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艺术,是欲速而不达的艺术。要想让孩子成材不能拔苗助长,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正如龙应台所说的,孩子你慢慢来。孩子的心灵世界不是你的心灵世界,一定要先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要懂孩子,让孩子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才是成功的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