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结合,早出作品,推进《影视剧本写作技巧》课程建设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思政”示范专业建设》之二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0期   作者: 万 平 高 力
[导读] 讲练结合,早出作品,是《影视剧本写作技巧》的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

         万  平  高 力
         四川 成都四川传媒学院  611745
         摘要:讲练结合,早出作品,是《影视剧本写作技巧》的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科学看待不同类型课程各自的授课特点,依据教学规律量身定制合体的课程思政改革策略。配合公共思政课程教学,可以更好完成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思政”建设。
         关键词:讲练结合;作品创作;专业思政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思政”示范专业建设课题在学校立项以后,课题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课程体系,最后确定了以专业思政为抓手,树立连续性系统性的课程观,通盘设计深化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线。
《影视剧本写作技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主要由高力老师负责。高力老师作为典型的“双师型”专家,理论积淀和创作实践成果在业界久负盛名,把握《影视剧本写作技巧》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而这门课程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同步展开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作水平。
         影视剧改编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结合中外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实例,讲授影视剧改编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主要方法,对古今中外各种叙事性文体(如小说、报告文学、戏剧、戏曲、叙事性散文、叙事诗、新闻事件等)的影视剧改编个案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评析。另外还可根据影视剧改编作品的发展现状适当增加网络作品的改编和“红色经典”的改编等内容。本课程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影视编剧技巧和具备了古今中外文学的基本修养之后必修的一门关于影视剧再创作的实用方法论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再创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培育学生正确、充满正能量的改编观念
我们在在教学中通过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异同对比讲解,使学生确立在电影创作的影像思维,明白用影像表述故事、抒发思想性与哲理性的重要性。尤其注重培育学生正确、充满正能量的改编观念。
         在影视改编中如何完成文学思维向影像思维的转化,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一是把握从文学到电影:叙事模态的转型;电影对文学的改编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一门古老的叙事艺术与一门年轻的叙事艺术。而叙事,作为承载人类记忆、沉淀人文历史、传递社会进程的古老途径,无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所谓电影改编,是串联起两种以上叙事艺术样式的特殊路径,为小说叙事提供重述的可能。古老的神话传说、凄美的爱情故事、励志的名人传记,都可能成为电影改编的蓝本。
         二、注重叙事范式的转型
         电影和文学都是叙事的艺术,叙事呈现的是置于时间和空间中的一连串事件。虽然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很不同,但叙事定义中最重要的那些成分——时间、空间、因果关系——不仅是文学也是电影的核心概念,诸如前文讲述的情节、节奏、事件、人物及性格塑造之类的叙事术语,在文学和电影中同样重要,尽管这些概念的呈现形式和实现途径在两种艺术形式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字形象是可以转化为银幕形象的,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是可行的。
         首先它们都是对生活的反映,都是通过形象来表现人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只不过电影的形象是直观的,文学的形象要经过一个想象和联想的过程。而两者之间是相通的,完成从文字形象到银幕形象的转化也是可能的。


         其次电影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应该也必须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营养。何况,电影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文学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后它们都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文学是用文字描写时间,电影是用画面运动去表现时间。电影的运动性决定了电影的时间性。正因为是在运动中去展现生活的过程和人物的性格,电影获得了“再现文字运动”的可能。
         三、掌握影视改编的基本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力图通过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影视改编的五种基本方法:移植、节选、浓缩、取意、戏说。此外,亦要对电影改编中“主题”这个概念进行全面、深入、立体的讲解,使学生在影视创作过程建立起强烈而清晰的影视改编“主题”观念同,并如何在改编中理解、把握和深化原作的主题;尤其是红色经典小说的主题把握和深化。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剧改编的实践历史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到对红色经典作品的影视剧改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根据不同体裁、题材和风格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显示出电影改编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基础上,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有了较大拓展和多方面的探索。其次,改编对象的选择和主题内涵的深化,均迎合了新时代的需要,体现了新的思想主旨和美学风格,如《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鸡毛信》《铁道游击队》《柳堡的故事》《林家铺子》《战火中的青春》《青春之歌》《风暴》《万水千山》《林海雪原》《红旗谱》《暴风骤雨》《红日》《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中永生》等的改编。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讲解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和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使电影改编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而改编者的艺术个性也有了更加鲜明的凸显。由于不断发展的文学创作为电影改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扎实的剧本基础,因而电影改编成为这个时期电影剧作的重要来源。新时期文学中一批反映社会思潮和民心趋向,有特色、有深度、有影响的作品被陆续搬上银幕,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原著的影响,而且为影影视剧创作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天云山传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牧马人》《人到中年》《高山下的花环》《野山》《黑炮事件》《芙蓉镇》《老井》《平凡的世界》《夜幕下的哈尔滨》《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还是根据话剧改编的《曙光》《陈毅市长》《血,总是热的》等,均体现了各个阶段文学创作的成绩,显示了电影改编的实绩。同时,《阿Q正传》《伤逝》《子夜》《寒夜》《骆驼祥子》《茶馆》《原野》《雷雨》《日出》《边城》等一批现代文学史上的名著也成为电影改编的重点,由此既进一步普及了名著,也使银屏更加丰富多彩。
         另外,由于改编者艺术视野的扩大和艺术表现形式与技巧的更加多元化,故不少影片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如《小花》《城南旧事》《良家妇女》《青春祭》《本命年》等成为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作。而《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黑炮事件》等则成为第五代导演崛起于影坛的代表作。
         四、强调红色经典作品影视剧改编,树立正能量的改编观念
         通过对红色经典作品影视剧改编的讲解和改编练习,我们力图使学生理解和把握这此作品的丰厚内蕴,树立起正确的、正能量的改编观念,准确把握和深化原作所包含的人民性、家国情怀等深切内涵。树立起三观端正的改编立场。如对根据曲波著名红色经典小说《林海雪原》影视剧改编的四个文本(老电影《林海雪原》、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的讲解分析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红色经典作品在改编中如何体现人民性和时代性?如何完成一次不忘初心的再创作之旅?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把其蕴含的正能量、主旋律的价值观与影视剧奇观化、可视性的特性加以量大限度的缝合。



万 平:四川传媒学院教授
高 力:四川传媒学院教授
本文系四川传媒学院 2020 年“专业思政”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思政”示范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 立项文件号:川媒院【2020】61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