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先导,奠定古文学习基础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0期   作者:申磊
[导读] 从2017年9月统编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开来

         申磊
         安徽省亳州市夏侯小学 236800  
          
         从2017年9月统编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开来,从内容上我们可感受到该教材非常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修身立德等传统美德无声般地渗透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而这突出表现在,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篇目数量大幅度增加。整个小学阶段的古诗文由先前的六十多篇增加到现在的一百二十四篇,数量上增加了80%。
一、下面我们来整体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阶段的文言文编排情况:
                           册序                      篇目
三年级上册             《司马光》
三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
四年级上册    《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级下册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五年级上册    《古人谈读书》《少年中国说》
五年级下册    《自相矛盾》《杨氏之子》
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
六年级下册    《学弈》《两小儿辩日》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入文言文并随着年级升高逐步增加比重。三年级上下册各选一篇文言文;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每册选编两课文言文,在这里我为什么说是两课呢?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里选入两篇文言文,那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选编了14篇文言文。
         从内容上我们知道,这些文言文,文质兼美,浅显易懂,寓于哲理,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情趣。其中12篇文言文内容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这些文言文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学生早就熟悉的故事,用不一样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会产生好奇,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作为一线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不要降低要求,也不要人为地拔高要求。需创建好梯度。在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好的让自己,也让学生爱上小古文,感受古文的语言魅力。如何更好的把握小古文的教学呢?
         一、运用好《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教师在教文言文前,备课还要以相配套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为基础,《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也就是我们说的教参,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把握教科书特点,领会编写意图,明确教学要求,并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所以我们要用好这本书。
备课时不要只为教一课而备一课,要整单元的备课,抓住单元导读和课后要求,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备课。这样对教师理解内容和进行教学整体设计都有所帮助。
二、自主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都深知方法的传授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中高年级的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已不陌生,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这里指课前预习。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使学生的预习具有目的性,条理性。通常我要求学生一读、二查、三质疑。一读指:读顺课文,品味佳句,边读边用标注的形式把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尝试理解;二查指:查资料,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借助工具书,课后注释解决字、词,句、文。三质疑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上解决。也能使学生课上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一改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沉闷。
         我们班级自制的“我的学习单”,学生课前预习课程时,认真完成。有目标的自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也是对中高年级学生的主要要求。先学后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主动学习,这种自主学习长时间的坚持,学生的独立阅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会得到提升。
三、朗读能力的阶梯提升
         古人从早告诉我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旧书不厌百回读。真正能够让人对文章的理解有一定提高的,一定是“多读”。"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小学文言文教学更应体现这一特点,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知其意,动其情,明其理。同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课后要求和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
1、跟着老师,读好停顿。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课后要求:“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对于课文的表达方式还是陌生的,读好词、句间的停顿是学习的难点。   2、抓住重点,练读通顺。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课后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就要求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借助释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读好停顿,课后让学生再继多读达到“把课文读通顺”的要求。
3、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下册《文言文两则》 课后要求: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读正确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读好停顿是难点,句子较长时,很容易读破。这时老师可以利用范读,也可以用斜线标注好停顿,然后让学生练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4、诵读连贯,读出情感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后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这就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要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了,做到“声断气连”,这里可以补充资料在班级里举行集体朗诵或开班级朗诵会等多种形式朗读。
5、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评价学生阅读古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熟读背诵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巩固学习成果的必要途径,是其他任何教学活动所不能取代的一种训练。学生只有熟读背诵,加深了理解,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所有文言文,课后要求都有“背诵课文”,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文的语言,初步构建文言文的语言模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6、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教材编选的故事类文言文,课后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讲故事,既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化,又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讲故事的要求分两个层次:一是讲清楚,即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是讲生动,包括语气、神态以及肢体语言。
         各阶段的学生对复述课文的要求不一样:
         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这一环节可通过两步来完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第一步:借助注释说故事,了解课文大意。给学生自读自悟的空间,同桌互读互说,练习说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了解课文的意思后,再进行借助想象讲故事,感受文本情感。第二步:文章留白,引发想象。想象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怎么想象?在哪里想象?想象什么?这三个问题是教学的关键,可以采用文图对照,进而打开学生们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把说故事说的更具体说的更精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