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与有效性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解统香
[导读] 小学语文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解统香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高铁新区学校   青海海东  810699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提升语文知识的实践性运用。课前预习旨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预习意识和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课前预习发展现状不十分明朗,主要教学管理者缺乏对课前预习重要性的理性认识。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与有效性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发展现状;有效性

        
        叶圣陶认为“预习是按照读物的性质,做适当的处理”。王蕴芬认为:“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阅读新课内容,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称为预习”。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帮助我们传递和储存知识,更有课前预习的必要。语文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
        1.1课前预习不重视
        进入小学后,学生学习的科目增加,学习负担日渐繁重,各科作业越来越多,学生很少能抽出时间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有的学生甚至从来都不进行课前预习,有的学生即便进行语文课前预习,也是草草了事,完全照搬手边的工具书,根本不重视。也有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会使自己失去对课文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宁愿把时间放在课后复习和做题上,也不愿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加之“理重文轻”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学生及其家长,他们更倾向于将时间用在理化生的学习上,认为这样对于成绩的提高更有益处,因此,语文课前预习举步维艰。
        1.2课前预习指导方法不当
        由于长期以来课前预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家长未能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全面指导,导致课前预习指导方法缺乏。其一,教师备课未将课前预习纳入教学环节中;其二,家长知识层次不均衡,导致预习引导不当。由于课前预习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导致课前预习收效甚微。
        1.3内容多形式少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些教师对学生语文预习的要求提得很多,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字词字形字义,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作者背景和相关资料的搜集,可谓内容丰富。这样繁重复杂的预习任务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学生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更何况教师不注意拓展学生的预习形式和渠道,读书写字仍是语文课前预习的“重头戏”。学生长时间重复这样的预习形式,自然而然地失去了预习的兴趣。
        2课前预习有效性提升策略
        2.1预习设计方案流程
        2.1.1预习问题提出
        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考察他们的审美心理,这一环节的预习目标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要基于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基础,让学生以生字词学习为核心,打好语文学习基础,以便于课上教师正式教授生字词时学生拥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能够迎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这一点也是预习才能给予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途径。


        2.1.2具体生活实践
        通过课文的提前阅读,让学生在户外、互联网上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画报、视频及文字描述片段,考察他们课前的资料查询和整合归纳能力,鼓励他们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预先了解秋天带给自身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师也会提出附加问题,让学生在观察秋天时思考它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尽可能多的去搜寻细节,总结归纳资料,以便于课上讨论部分的有效展开。
        2.1.3个性化阅读布置
        为了使学生的预习空间足够大,并将知识充分延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我们眼里的秋天》这篇课文同时也去阅读其它有关秋天的文章,观看有关秋天的视频和图片。在这里,教师可以在预习课上为学生提供资源,也鼓励他们去图书馆、互联网等等场合进行自行查找,扩大自己对秋天的了解和知识面掌握。这一预习环节主要体现在课文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朗诵和谈谈自己对其它文章中秋天描写的读后感受,然后教师会提问其它文章中对秋天的描述与《我们眼里的秋天》有何不同,进而展开对比教学,考察学生预习过程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与逻辑思维能力,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
        2.2教授预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要想做好语文课前预习,就要有锋利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教授预习的方法。首先是预习时间。时间充足要进行深入预习,时间紧张就要有针对性地预习。其次是预习内容,教师应要求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语言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多思考,敢于质疑。另外,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如何做预习笔记,如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画下来标上“?”,遇到优美的短语或句子可以画上“……”,遇到重难点要用“△”标出,遇到“中心句”“过渡句”之类的句子要做出批注,并写上自己的想法,这样讲课时学生就能一目了然,也能把握住文章的重难点。最后,教师要注意教授学生多种预习方式,使预习变得高效且有趣。
        2.3预习评价落到实处
        教师必须将预习评价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缪汇颖提出预习报告式、小组汇报式、教师抽查式等九种预习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借鉴,使预习评价丰富多彩。另外,教师要有鼓励机制和奖励机制,对于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于不预习或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有适当的惩罚,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兴趣并使学生坚持下去。
        2.4分层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在布置语文课前预习作业时,应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适合自己的预习任务。教师可以设置三个“关卡”: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除了基本的读写,还应要求掌握课文结构,重难点句子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中等的学生,应做到读课文,识记生字词,找出文章中心句,修辞句等;对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只需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识记生字词即可。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结语
        要想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内化,这个过程相对而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方案和科学引导,以及家长全力的配合,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预习能力,提升对语文学科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实现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生.小学低段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
        [2]王月秀.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