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国内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0期   作者:宋闽莉
[导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学校音乐教学中,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宋闽莉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学校音乐教学中,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成了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工具,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观念。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论;实践综述
         引言
         奥尔夫教学法从理论原则、教材、教法到成功的教学实践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影响的教学法之一。
         一、奥尔夫音乐与律动教学法
(一)演奏和律动的关系
         身体本身就是乐器,通过拍击身体上不同的位置感知不同的音色,结合不同的节奏型出现的音响效果即是身体打击乐的体现。身体是连接乐器和内心的桥梁,肢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能成为演奏者传递音乐的载体。在律动课程中,给学生一个节奏段落,请他们用手鼓将这一节奏段落演奏出来,同时请他们在演奏中根据自己对节奏段落的理解创编动作,最后在律动的同时用手鼓为自己伴奏。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感受着自己演奏的音乐,同时也因音乐中节奏的重复或句读设计动作的组合。
(二)歌唱与律动的关系
         旋律是歌唱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学生应该从听辨旋律的走向逐渐过渡到准确听辨音高位置以及音高之间的关系和排列组合。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音图谱”是学习旋律的手段之一,而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身体的高低位置、行走的距离长短等皆为感受旋律的途径。
(三)从律动节奏中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节奏
         动作是身体语言,通过有序地排列动作能够实现身体对心灵的表达。因此,动作的节奏就是音乐节奏的一种呈现方式。这里所指的“节奏”不仅包括节拍、速度等,更是一种柏拉图叙述的“节奏”,包括有序的呼吸、有逻辑关联的排列等。
         无论是卡尔·奥尔夫、多罗西·均特,还是古尼德·凯特曼,在使奥尔夫教学法逐步完善化、系统化的过程中,都秉承核心原则,即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使得奥尔夫教学法不断发展。奥尔夫本人并不赞同那种模式化的音乐教学方式,这也是他立志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原因。和达尔克罗兹一样,他不认为机械地学习音乐技术就是音乐学习的所有内容,他重视音乐感的功能和作用,并竭尽全力思考一种能潜移默化地渗透音乐美的教学。因此,将奥尔夫模式化的教学并非是奥尔夫的精髓,也绝不能体现奥尔夫的精神,更无法如同火种一样传递下去。在我们进行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理念被颠覆,有很多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增添,有各种教学内容和材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的冲刷下不留痕迹地相互交融。然而每一个学习奥尔夫教学法和实践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者都必须对奥尔夫本人所提到的最原本的精髓予以充分地理解,不能只是纯粹地模仿而不知其所以然。奥尔夫本人之所以将其对音乐教学的思考比喻为“火种”,也许就是希望它能点亮所有人的心灵,并可以延绵不断地传递下去。
         二、奥尔夫器乐即兴教学法
         即兴课程的开放使得学校的学生能够以一种新的形式获得音乐经验。在学校的早期阶段,这种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和感受音乐,同时,这种课程也在当时的德国成为一种先进的学习演奏技巧的方法。

奥尔夫在他对钢琴教学的理念中将这种练习清晰地阐述为:同时包含演奏技巧和即兴创作能力的融合。键盘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学习都与舞蹈、律动之间相互连接,学生是演奏者也是舞蹈者。奥尔夫在钢琴教学中提道:鉴于对节奏、旋律的探寻,更多的是对节奏、音高的重组,使之成为新的作品,简单的五度音程可以构建为一个简单的伴奏。此时舞蹈的动作也可以如同五度音程一般简单。在重复、再现以及多声部的音乐进入时,独舞或群舞便可以表现音乐中的结构或织体。奥尔夫提出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这种“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的“开放”
         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开放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且是相互学习的。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音乐的传递者,而学生不仅是接受者,还可以体验、表现和创作。奥尔夫和凯特曼曾在均特学校的实践研究中不断地寻找即兴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最后他们发现,即兴需要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甚至是个性进行启发式的探索,从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并结合学习中掌握的技能技巧,创作和表现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环境的“开放”
         奥尔夫学校教育活动中无论是音乐、律动还是舞蹈,所有的活动以游戏方式进行,且尝试让学生围成圆圈进行活动。圆圈中学生可以看得见教师所做的任何动作,同时“圆圈”的教学环境使每一个人的地位显得平等,每一个人都是圆圈中的一员,不分彼此。
         关于旋律即兴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通过平行五度、平行八度形成简单的旋律,这些音程关系来源于民间音乐元素。在这种音程关系之下,旋律的即兴可以从五声调式开始。在旋律创作的同时,节奏的变化也可以来源于民间音乐,如《波莱罗舞曲》《摇篮曲》等,学生可以用身体的平衡感知这些即兴音乐的风格。大多数的即兴可以通过重复、再现、回旋曲等结构来获得即兴中的思考时间,变奏或副歌形式也可以经常使用。
         大键琴演奏家斯匹克纳和奥尔夫合作,他们共同记录下即兴练习以及乐器演奏中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斯匹克纳帮助奥尔夫一起在均特学校中设计包含16、17世纪舞蹈音乐元素的钢琴作品,以及20世纪现代音乐元素的器乐合奏作品。斯匹克纳同时建议将大键琴也作为即兴课程中的参考乐器。在音乐发源地法兰克福的有关古典舞蹈练习会议上,大键琴在即兴课程中的使用成为均特学校的标志。斯匹克纳与出版《英国舞蹈大师》的约翰·普莱福德见面,了解英国孔特拉舞蹈的旋律特点。他建议和舞蹈、律动有关的音乐即兴要学习在舞蹈旋律中汲取元素,学生要熟悉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等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节奏、旋律特征、曲式结构等等。
         结束语
         综上述,德国作曲家、教育家奥尔夫开创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奥尔夫教学法,其原本性音乐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学中强调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的整体艺术。该教学法在本土化过程中吸引广大音乐教育者的探究和运用,涉及诸多领域并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备注:本文系十三五南平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立项课题《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成果之一,立项号为 xxyygg2020005
         
         参考文献
[1]分析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小学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刘洋.??戏剧之家.?2020(04)
[2]关于奥尔夫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应用[J].潘施丽.??艺术评鉴.?2020(07)
[3]论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J]. 张玉善.??北方音乐.?20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