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琴
(四川省绵阳市少年宫世纪城幼儿园 )
引言: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非常有用的一块空间资源,它占地面积小,不影响其他活动区域,开发潜力大,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区角的空间、内容,孩子可以在这里得到更多的乐趣。当幼儿园每天的集中教学活动只剩一节时,另外的时间被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所替代,目的是为了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合理利用与开展,会最大限度的提供给孩子更多的个体空间。
区域活动材料的重要性:
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幼儿在主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从而获得发展。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区域活动发展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那怎样的材料提供才更利于幼儿的发展呢!
区域活动材料应如何投放:
一、明确目标:
人们在给孩子指定教育目标时,要达到“跳起摘桃”的水准,过难或过简单的材料投放,都不利于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投放活动材料时,一定要明确教育对象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要求的游戏材料可以反映出不同儿童的游戏水平。如:投放钻爬区的活动材料时,托、小班幼儿年龄小,胆子小,动作发展不够灵敏和协调,那么钻爬器材可大些;而中大班的幼儿发育比较成熟,可以展开一些难度较大的钻爬活动,器材则可以稍矮些。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将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定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托、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以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
二、遵循原则:
1、区域活动的材料与班级幼儿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原则。
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要能够被幼儿喜欢,能引起他们的操作兴趣,并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努力,自己是能完成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正好提醒教师在区域材料难易程度的安排上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该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教育是依据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循序渐进。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不应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样的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也同样如此。材料操作的难易程度,要适度的超前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正所谓“跳一跳.摘桃子”,这才是可取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2、区域活动材料层层递进的原则: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投放材料的难易程度应层层递进,让他们慢慢的适应。体现在,一个学期同一内容在不同时间段难度的层层递进和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内容难度的层层递进。
3、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断调整的原则。
区域活动材料需要一直在变,这是一个教师对区域活动重视后的必然结果。当教师投入孩子的区域活动之后便会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这一份材料玩的水平已经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这时,材料还不换,行吗?这将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一个阻碍的作用。材料只有按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断的调整、更新,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才会起到推进的作用。
三、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够吸引幼儿,但也容易造成幼儿玩时分心,一会拿这个玩玩,一会拿那个玩玩,显然这与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侼的。因此,在开展某一区域活动前,应考虑到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等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在开展“疯狂购物”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对逛超市购物,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可带幼儿参观幼儿园附件的超市,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与幼儿共同讨论游戏的玩法,满足幼儿的需求。又如,幼儿对自己没有玩过的玩具感兴趣,就可以把他们家中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
1、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材料。
根据《幼儿心理学》中“一切鲜明、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新异多变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教育活动中的玩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形象生动、新颖多变。”这些阐述,使有些幼儿教师不惜花钱购买一些漂亮的玩具,不惜加班加点制作一些逼真的玩具,投放到活动区中。
精美的材料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这一点无可非议。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材料自身是否会有促进幼儿学习、探究等活动的价值,绝不能仅看其外表。如果只是好看,幼儿拿着玩玩,厌之而后弃之,那么,再精美的玩耍材料又有什么用呢?
事实上,一些其貌不扬的原始材料,如卫生纸同,在孩子们的手中,可能会是漂亮娃娃或塑料望眼镜的制作原材料;在娃娃家中,无需任何装饰与改造,也许就已变成了小电筒、擀面杖或卷发筒等等。“操作区”的“拼汽车”也是很好的一例。幼儿在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拼贴,直到成功为止。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由此可见,不用可操作性强的材料,应尽量少使用成品材料,研究开发一些半成品材料或原始材料(或各式纸盒、橡皮泥、旧毛线等),以及有助于“检验”幼儿想法的材料。
2、材料的提供不能一层不变,适时、适度提供活动区的活动内容。
区角材料应经常更新。只有新的知识才会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所以区域里应定时有新的材料投入,材料的提供不能一层不变。
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角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角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严重破损,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主题有目标的投放一些利于幼儿观看的科技书籍与图片。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评述自己喜欢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与图片。
材料本身是物化和静态的,教师应能细致地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及能使静态的材料呈现动态性。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角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的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3、区角活动中提供的材料不仅仅是老师的制作,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
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近年来,随着“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幼儿从最初的纯粹玩具使用者开始变成玩具的制作者。虽然他们的作品不如成人制作的精美,略显得有些简陋和粗糙,但是孩子们的劳动不仅可以节约老师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游戏的热情,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幼儿参与制作活动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成长的过程。
四、根据不同活动区的创设目标,有所侧重地投放
由于区域活动创设的不同,各个活动区在培养目标上也就有所不同,虽然各个区域目标中会有所交叉、渗透,但是材料的投放应该根据各活动区侧重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不能互相取代。常见的活动区有益智区、建构区、科学区、生活区、角色区、美工区等。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活动目标。我们要根据各区域活动的创设目标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
以益智区为例,围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一些数、量、形、空间、时间等相关概念”这一创设目标,“为幼儿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活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幼儿在操作与练习中学习分类、配对、数数提供他们的思维能力,在首脑并用的学习过程中促进触觉、听觉、视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发展,达到心灵手巧的功效,促进心智发展。”活动材料在投放上主要以操作类、感官类、棋牌类、数字类为主。其中,操作类的材料要考虑内容和品种的丰富性,有助于引发幼儿的联想,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在多材料之间建立联系,想出多种多样的玩法,如可以提供一些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拼摆材料、镶嵌或拼插类材料、各种串珠和线绳等感官类的材料主要考虑能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如色板、触觉箱、触觉板、闻香瓶、听声变音筒等材料。
总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进一步认识幼儿区角游戏的特点,理解区角游戏的实质,进而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区角材料。真正让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