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法”专区:指向幼儿好奇心培养的新空间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钱岚 郑建娣
[导读] 好奇心是个体对新异和未知事物想知的倾向,是个体重要的内部动机之一
        钱岚 郑建娣
        浙江省杭州市丁信第二幼儿园
        摘要:好奇心是个体对新异和未知事物想知的倾向,是个体重要的内部动机之一。本园尝试通过创设“好想法”专区这一新空间,以达到激发幼儿好奇心的目的。专区内设招标、探索、展示、评价四大功能区块,是融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的学习方式及打破学科界限的立体空间。
        关键词:好奇心;“好想法”专区
        
        一、问题提出
        好奇心是兴趣和求知欲的先导,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同时,好奇心也能够促进个体的创造力,有研究表明:好奇心越强, 创造力越强。而幼儿期是好奇心培养的关键阶段。
        (一)幼儿好奇心亟待保护的现状
        虽然从幼儿好奇心的整体表现来看, 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发展呈持续发展的状态。但有研究表明幼儿在幼儿中期对新异事物的反应性以及探究主动性都出现了回落趋势,这表明此阶段幼儿教育的某些环节可能成了幼儿好奇心发展的障碍。我们发现产生现状的原因主要有:
        1.没地帮。空间环境确实对幼儿好奇心的表现和维持有影响,且幼儿对相对新异的事物更为关注,并能产生较多探究行为。但在教育实践中并没有可提供相对新异刺激物的场地或空间环境激发和维持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好奇心的空间欠缺。
        2.没人帮。研究发现,成人对幼儿的提问、探究等行为表现持积极、鼓励的态度更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但当幼儿在日常提出问题或想法的时候,成人往往会因为不理解或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忽视幼儿的兴趣及由兴趣引发的问题,使有好奇心和想法的幼儿无法获得支持及引导。
        3.没法帮。适宜的教育载体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幼儿气质会影响幼儿好奇心的表现。在教育实践中,有效的激发、保护、维持幼儿好奇心的方式方法的缺乏,阻碍好奇心的发生、发展,影响幼儿探究行为的出现。
        (二)保护幼儿好奇心的重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好奇心是学习品质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以达到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育目标。好奇心被认为在儿童的学习、预测学业成就以及成就动机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幼儿好奇心的发展对人的一生的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概念界定
        1.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对新异和未知事物想知的倾向,是个体重要的内部动机之一。胡克祖提出“教师在评价幼儿的好奇心时存在一个由好问、探索持久、敏感、喜欢摆弄、关注未知和好奇体验、反应敏感性、探究主动性等因子构成的三阶结构模型。”
        2.本研究认为幼儿好奇心是既具有认知成分,又有情感体验成分的具有复杂结构的个性品质,既有遗传特性,又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其包括8个方面的行为特征,即敏感、观察、兴趣、探索、提问、解决问题、幻想、专注等因素。
        3.“好想法”专区:是幼儿园创设的为了培养、保护幼儿好奇心并让幼儿好奇心得到充分表达表现的新空间,融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的学习方式及打破学科界限的学习内容于一体的立体空间。
        其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包括招标区、探索区、展示区及评价区。各个功能区块的功能相互联系,又可以相对独立,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操作形式,同时体现游戏性、趣味性、挑战性。共同为好奇心的发生、发展及表达表现提供载体,体现好奇心培育的路径。
三、“好想法”专区建构的实施策略
        (一)招标区的运作——.臻选“种子”问题,多样呈现问题
    幼儿发现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相应的环境,我们尝试通过“一问多境”、“一问多单”等策略引导幼儿发现可探究的问题。
        1.“一问多境”呈现多样问题情境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问题情境设置也是激发幼儿感知问题发生的背景并发现问题的重要方式。问题情境的呈现有多种方式,有图片呈现式,也可视频呈现式,故事描述式,教师观察发现幼儿遇到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还原和再现幼儿遇到问题的场景,启发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2.“一问多单”多样记录单,清晰呈现问题
        针对零散、点状问题,我们设计自由问题记录单,将问题进行表征,一个问题一个记录单,以“问题格”或“问题册”“问题网络图”等形式呈现在招标区“问题墙”板块。
        (二)探索区的运作——多元利用资源,打破场域界限
        1.“收集东、收集西”,巧妙设立材料资源盒
        探索区的资源有限,且需要因此跟随幼儿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适宜的材料等支持,因此我们发动幼儿、家长及教师,收集专区材料,各班根据各班实际情况收集纸板、树枝、木片等主材料,收集纸杯、光盘、瓶盖等辅助材料,在园区内创设“收集东、收集西”资源盒形成共收集、共分享的材料区。
        2.“有商有量”,协商展示专区计划
        教师和招标幼儿共同探讨所需探究材料等,引导幼儿讨论探究计划。并将计划做的物品画下来,每一部分用什么材料也可用图片或者前书写方式画下来。
        3.“两坊六馆”:充分利用各类空间资源。
    各班根据专区内容可将探索活动过程的场地分别放在两坊:木工坊,乐高坊;六馆:生活馆、科技馆、美工馆、建构馆、图书室、陶艺坊。以充分利用馆内的设施设备和专用材料。比如在如何制作纸浆过程中,利用美工区和美工馆的资源,根据计划和步骤,亲身体验如何制作纸浆。比如在如何制作“鸟窝”的过程中,可以依托木工坊、陶艺坊的材料,制作鸟窝。
        4.“边做边问”:一一攻破问题链。
        问题探索活动过程开展中,根据幼儿遇到的问题,围绕问题解决,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引导,注意提问、材料提供、协助等策略的使用。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策略在专区进行探究的幼儿自动成为项目小组,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分工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尝试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遇到制作的相关问题,幼儿会共同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尝试想办法解决。
(三)展示区运作——聚焦“三点”,展现幼儿发展
1.聚焦“问题点、发展点、闪光点”,助推幼儿成长
        聚焦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的闪光点、新问题点及关键经验点呈现问题解决过程。将过程中幼儿学习与发展表现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将过程中新遇到的新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将过程中涉及幼儿关键经验学习与发展的地方记录下来。
        2.“图、文、物”结合,让发展特点显现
        小班多以图片为主,中班多以图片和文字为主,以照片+文字的方式,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呈现,并记录下来。将过程按顺序展示在展示区块墙。大班则以图片、文字、幼儿前书写等方式呈现。
        3.“线上线下”结合,展示空间延展
        在“好想法”专区探究过程中生成的每一个成品及过程,都有展示的平台,有些是班级内,有些是园内展示。如园内组织作品义卖的活动,为孩子们作品提供了全园展示的机会,并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通过线上微信推送,以图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介绍过程,为幼儿拍摄视频,发动家长投票等方式,对幼儿探究过程进行展示。
        (四)评价区运作——多主体多途径点评,共享推广“好想法”
        评价区的评价不再只是结果性评价,还有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有同伴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还有家长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作品评价,还有探索过程记录的回顾反馈评价。而在评价形式上有“投票式”、“问答式”、“档案式”“统计式”等。多主题多形式的评价使孩子们在回忆、选择、判断中使“好想法”得到了推广。
四、研究成效
        (一)搭经验转移平台,创设能力提升新空间
        专区形成明确的载体结构,使运作有保障。通过“一问一墙一书”培养幼儿问题意识,发展幼儿发现问题及表征问题能力。借助“一盒两坊六馆”,针对各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空间,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及尝试探究、反思方案的能力,过程中幼儿探索问题解决路径主动性更强,与同伴之间的协商、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变“有意思”为“有意义”,探索学与教的新路径
        专区中呈现的问题和任务都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和发现,这些都是孩子
眼中“有意思”的学习内容。在经过探索、解决、创造的过程中,通过同伴互助,教师指导,给予了这些有趣的学习内容以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茵,杨丽珠.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的教育现场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2005(06):54-56.
   [2]胡克祖. 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