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顺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高铁新区学校 青海海东 81069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初中数学在教学定位、育人目标、教学要求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以问题为引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教学效能,则成为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主要倾向。同时,对于正处于认知迁移期、过渡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其在思维、认知、理解等能力上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数学知识体系更为完备、学习能力也逐步发展、良好习惯已基本养成,对数学的求知欲与内动力更为迫切。这使得以问题导学法为驱动教学模式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教师落实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时,应以有效运用问题导学法为驱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不同学生差异,做好对导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创新、育人模式的变革,将问题导学与学生发展有机关联起来,让学生在高效化、多元化、科学化问题的辅助下开展探究、分析、思考、实践。通过对问题导学法的有效运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拓宽数学教学路径。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运用
所谓问题导学法,主要指以问题为引领,将具体教学内容借助不同的问题形式予以呈现,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认知提升的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其旨在以问题为驱动,借助情境创设、活动构建、体验探究等途径,让学生在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增强,为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而提供铺垫。问题导学法实施的重点在于导学问题的设计,更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深入探究。可以说,只有教师所设计的导学问题足够高效、充分、深入,学生解答、分析、探究问题的兴趣自会更加浓郁,初中数学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也会更加高效。更为重要的是,问题导学法还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开掘,为学生灵活驾驭各类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提供了铺垫。这使得教师在借助问题导学法落实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则必须以学生实际为基础,通过对各类问题的建构与实施,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与认知需要的满足,来强化教学效能,塑造学生素养。
一、科学运用问题导学法规划教学定位,构建完备认知体系
为了切实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于价值,教师在规划教学定位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导向,来构建导学问题。尽量使教学目标与课堂问题、教学内容有机关联起来,以达到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知识体系的目的。并结合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使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问题的设计应最大限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现区”,既要科学调控其难度,又要为学生思维、认识、理解提升提供帮助。同时,还需要综合考量教学内容在教材、课标中的定位,借助导学问题,对教材予以适当延展,处理好例题与习题、公式与概念、定理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全面提高教学目标与课堂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使导学问题更好服务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例如,在开展《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时,科举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导学问题:相交线与平行线有什么区别?以此延伸出有关相交线、平行线的相关定义和判定等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问题的辅助下画图、观察、分析、思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深度思考,按照教师预定教学规划实施问题导学,强化对学生完备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灵活借用问题导学法营造课堂氛围,拓宽学生认知视域
融入以导学问题为引领的多元化、发散性、开放式课堂氛围内,学生参与问题思考、开展问题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势必会得到进一步调动,问题导学法的价值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创设教学氛围时,可通过设置问题场景的方式,来选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素材,对其予以加工、整合、重构,并促使学生深度融入其中,在参与情境活动、开展实践探究、进行分析研讨中理解数学之内涵。而且,融入多元且丰富的问题情境视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也会更加充分,很多比较复杂、深奥、疑难的数学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例如,在开展“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即时引入辅助性“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在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共同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表达式、图像特点等知识点,促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获得认知视域的拓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氛围更为和谐、宽松、愉悦,更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塑造。
三、有效运用问题导学法落实教学指导,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运用,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对导学问题的指导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问题导学法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应以问题导学法为驱动来组织、设计、构建各类教学活动,通过对一些多元性、丰富性、探究性问题式导学活动的引入,使诸如数学模型、道具等进入学生认知视域,对学生在思维、认知、理解上给予必要刺激,以全面调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获得认知发展提供助力。例如,在开展“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指导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即时引入实践性活动,并将活动与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学生一起探究教学问题:王强家和李东家共有1块正方形的田(假设足够大),在王强家和李东家的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田的中心设为点(0,0),李东从坐标(-3,6)到(3,6)连续插种秧苗,问王强从哪个坐标到哪个坐标连续插种秧苗可与李东永远互不干扰?并组织学生画出李东所种秧苗的位置,结合坐标连接点(-3,6)和点(3,6)开展探究。通过研讨、分析、实践,理解其表示方法与基本内涵,获得认知能力的全面、充分发展。
四、结论
总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应用比较普遍,且收效显著的全新教学策略,问题导学法对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效能提升均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而且,将问题导学法有效运用至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同层面,既符合课改潮流,更顺应学生认知特性,且可以为促使初中数学教学向着纵深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提供铺垫。因此,教师在借用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时,应加强对问题导学法思想、理念、策略的渗透与融合,通过各类探究性、延展性、发散性、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与构建,将教与学置于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内予以解析,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研讨、解答中更好学数学、用数学,切实强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内容的驾驭,在突破一个个问题难点、化解一个个问题困境中获得全面提升与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洪.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浅析[J].读写算,2019(36):61.
[2]曹伟林.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92.
[3]李文英.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3):83.
[4]杜皓.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