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操作感知,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   作者:明经胜
[导读] 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之中,空间和图形属于一个重要模块,
        明经胜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二小学341400
        摘要: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之中,空间和图形属于一个重要模块,核心人物是帮助儿童构建空间观念,为其后续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小学是对儿童空间观念加以培养的重要时期,实际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强化儿童的操作感知,积极培养其空间观念。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小学时期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儿童空间观念的具体方法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空间观念

        前言:针对小学生而言,构建空间观念是把学习经验当作基础逐渐完善起来的,儿童具有的学习经验是其构建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石。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对儿童空间观念加以培养。为此,对小学时期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儿童空间观念的具体方法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强化儿童的直观体验
        在小学时期,儿童主要通过形象思维进行问题思考,认识过程主要由具体感知逐渐向抽象概括进行过渡。为此,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以先调动儿童的视觉,通过看一看、量一量以及画一画这些教学手段促使儿童通过观察以及亲身体验对所学知识进行认识以及理解,培养其空间观念。
        例如,开展“平行四边形”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让儿童用木材制作能够拉动的长方形,同时对长方形具体变化过程进行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可以看到长方形逐渐变为平行四边形,最后变为菱形的整个过程。儿童在对图形变化进行观察期间,可以产生强烈直观的视觉印象,促使其掌握图形之间具有的区别以及联系。再如,开展“观察物体”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让儿童用事先做好的一些正方形拼凑长方体,之后让儿童站在不同角度对长方体进行观察,同时把平面图形画出来。儿童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通过直观想象,数学教师可指导儿童画出简单图形,锻炼儿童在大脑当中构建立体图形,促使儿童对几何结构进行认识以及理解,培养儿童的空间观念。再如,开展“长度单位”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让儿童初步建立1米、1分米以及1厘米的观念。儿童在测量以后可以发现,人们一根手指宽度大约为1厘米,银行卡长度约为1分米,而课桌高度约为1米。儿童看到实物,并且在观察当中进行对比,对长度单位具体大小进行感知,进而构建长度空间观念。
        教学期间,数学教师把儿童现有知识当作出发点,对现实生活当中一些实物进行利用,为儿童呈现出有意义、现实的材料,便于儿童接受以及理解[1]。通过生活当中一些实物素材,可以促使儿童在问题解决期间从表现当中进行充分感知,对空间和图形进行体会,深化儿童对于空间和图形的具体认识,并且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其空间观念。
二、在绘画当中融入空间观念
        因为儿童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接触很多样式不同的几何图形,所以教师在开展几何教学期间,儿童不会感到陌生。

儿童刚开始对几何图形进行学习之时,对于一些基本概念感到比较模糊,然而通过深入理解以及学习,儿童会渐渐认识到所学知识和平时生活当中一些实物图形之间具有的区别,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一些儿童在绘画期间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此时教师需及时对儿童学习期间产生的一些错误加以指导及纠正,从而促使儿童深入理解几何图形。同时,教师需对儿童出现的错误加以合理运用,进而促使其学习效率有效提高。比如,开展“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引导儿童通过小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把两张长度是16cm,宽度是10cm的长方形纸片进行拼接,各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以及讨论,拼好长方形以后,对其周长进行计算,并且在计算当中对相应规律进行总结:假设把完全相同的两个长方形进行拼接,拼接以后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有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不相等,需要用拼接之后长方形的周长减去拼接之处的边长。这样一来,教师通过绘画强化儿童的操作感知,可以有效培养其空间观念[2]。
三、引导儿童发挥出空间想象
        空间观念主要是在空间和图形的探索及体验过程当中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实际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注重儿童的操作与交流,通过说一说、辩一辩以及想一想这些感性活动,促使儿童发挥出想象力,把实际问题逐渐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而促使儿童对图形进行深入理解,深化儿童的空间观念。
        例如,开展“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先让儿童拿出长方形硬纸板,之后将其卷成桶装,然后打开,之后再卷起,重复进行几次。数学教师可进行提问:展开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体侧面积存在怎样的关联?长与圆柱体的哪个部分相对应?宽与圆柱体的哪个部分相对应?儿童通过观察以后,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可让一些儿童上台进行汇报,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儿童理解,有效培养其空间观念。再如,开展“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教学以后,数学教师可让儿童为自己设计一个理想卧室,儿童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想象,把实际问题变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课堂之上,教师可让儿童借助七个不同图形设计一个图案,儿童通过想象可以设计出极具美感、极具创意的图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儿童对几何之美进行感受,同时还能促使儿童对几何图形进行深入理解,有效培养其空间观念[3]。
结论:
        综上可知,若想强化儿童感知,促使儿童亲身经历由具体逐渐到抽象的整个过程,强化儿童的直观体验,促使儿童在对图形具有的内在联系当中感知数学思想,逐渐提高儿童的数学思维以及综合能力,引导儿童发挥出空间现象能力,数学教师需把儿童实际认知规律当作依据,积极调动儿童不同感受,引导儿童进行动手操作以及亲身体验,促使其对图形性质加以认识及掌握。只有这样,才可帮助儿童积累更多的几何经验,提升其建模能力,有效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郭金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3):82-83.
[2]张登琼.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究——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折叠”一课为例[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32-33.
[3]巫裴.浅谈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以六年级“图形与几何”整理复习一课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0(12):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